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世人最慈悲的莫过于母亲,父母之恩虽然可以并论,而母亲的慈爱尤超过父亲。诸佛对于众生,犹慈母之爱子。众生虽不念佛,而且造作杀盗淫妄种种恶业,但佛绝不舍弃,而认为是可怜愍者,这和慈母不舍弃不肖子女一样。


然而,子女如果背母而逃,母亲虽想念,又有什么用处呢?佛虽念众生,而众生背觉合尘,与佛乖违,佛念亦是无用。倘若子女忙念母亲,像母亲念他一样,母子必得团聚,而且生生世世不相背离。众生念佛,如能和佛念众生一样恳切深挚,则现前即能见佛,当来永不离佛。

凡夫倘若不学佛,不但不能认识自己的常住真心、本具佛性,连妄心也不会认识。什么是妄心呢?即是妄想心,也就是天天乃至瞬息不停地东想西想的心。凡夫天天都在妄想些什么呢?不外是贪(想五欲顺境)、嗔(想逆境)、痴(糊糊涂涂自己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乃至于不但白天在想,睡梦中还在想。这样无休止地乱想,究竟有什么益处呢?除去累得头昏脑涨,使心更加散乱外,可以说是毫无所得。因此,妄想心也叫做散乱心。


学了佛法,就知道有个“真心”存在,同时也认识了“妄想心”或说“散乱心”,认识以后才能去制伏它。但是想把散乱心制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自无始以来妄想心就随我们来了,妄想成了习气,且积习已深,力量强大,每每不由自主地便被妄想牵走。我们念佛就是为了对治妄想心,但是暂念少念,是敌不过它的。所以要脚踏实地的修行,具体到念佛法门,就是要从“暂念”修到“久忆”。


可能会有人问:《十六观经》中不是说临终十念也能往生吗,为何还要“久忆”呢?事实上,通常所说十念往生,不但十念可以往生,即便是一念亦可以往生。可问题是,到了一期报尽命终之时,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样十念一念才能往生。

临终一念非常要紧,若能提起“念佛心”,一心念佛,舍一切贪恋,即能与佛相应。又若人到临命终时,恰遇善知识开示,闻者信受,念至十念其命已绝,必生西方无疑。因临命终时,生死心切,畏怖心重,愿力强,念力大,故能十念乃至一念往生西方。


但是,不应贪恋红尘的道理谁都知道,事实上却很难做到,想在临终时管制住心意,使不贪恋颠倒,恐怕不太容易。平时充满爱欲的妄心,到临终时即爱境现前,又怎么能够不颠倒呢?好比我们常见老人临命终时,召集家亲眷属,留下许多遗嘱。倘若心爱的儿女不在面前,还要挣扎等待,等待不及则气虽断而目不瞑。这就是心在贪恋、意在颠倒。


因此,我们念佛平常就要用功,常念多念,才能对治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气。念佛念出功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到了临命终时,方能“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忏其前愆 悔其后过
学处|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与大智
学处|随喜功德对治嫉妒障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观照
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灭谛

☀素食
素食|知量
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明代佛画精品《维摩演教图》
赏析|徐渭水墨《观音图》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阅读
阅读|开悟后就没事了吗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故事
故事|对五位母亲的回忆
故事|守护黄金的毒蛇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视频
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下)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垢藏尊者(31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垢藏尊者(31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而觉悟无生的道理。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33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33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学处|三皈依

学处|三皈依

众生轮回六道,苦不堪言,因此需要有大势力的人来救护,就好比小孩子需要父母的依怙,生病的人需要医生的救助一样。有情众生自无始劫来即沦溺于冥冥业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够依赖,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苦海。因此,学佛之...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舍爱得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爱欲:爱者贪爱、亲爱。欲者贪欲、乐欲。爱欲蔽心之明,其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