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野草闲花次第生


烟暖土膏

【宋】虚堂智愚禅师

烟暖土膏农事动,

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

野草闲花次第生。


虚堂禅师的这首诗勾画出一幅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早春耕作图,极力点染“盛世太平”的环境氛围,象征禅师清净心性的证境。


新雨、春耕、农忙,郊原渺渺、花草丛生,在这样的静谧安宁的阳春三月里,一切都洋溢着活泼泼的生机,绵绵的春雨淅淅沥沥,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香。禅师完全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喜悦和祥和中,而没有纤毫的机心杂念。与虚堂禅师此偈相映成趣的是大慧禅师偈: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椎锣打鼓。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


乡村野趣,触目菩提。质朴的农家生活也就是喜悦的禅悟境界,农家乐即是佛家乐。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素食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分享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赏析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阅读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故事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道是能通义,即证得灭果的因,由道能通往涅槃城故。道有正道和助道,正道即诸无漏的智慧,助道即诸有漏无方便对治诸善品法。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即为道体总相。道谛差别,共有五种:(一)资粮道,(...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南宋 梁楷 《释迦出山图》绢本 设色 纵119厘米、横52厘米释迦如来出山相,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释迦在雪山苦行林中修苦行,成道之后,头顶明星,全身放光而出山。自宋以降,此一故...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②无想异熟:即无想天,在色界第四禅的第三广果天中别有高楼处,是修习无想定者所得的果报。外道因为欣求无想果报而修习无想定,命终的时候,...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驼瓮俱失——《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当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日久心弥安

俗语有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天气由凉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首先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方面,调养宜平补...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不退法尊者(30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不退法尊者(30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