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正月廿一

净土九祖蕅益大师往生纪念日

幼即信佛,随母礼诵。

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

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前文回顾:

纪念|正月廿一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往生日——悬知莲萼已标名 请君同上慈悲䒃

八不道人传

蕅益大师

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吴木渎。母金氏,以父岐仲公,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梦大士送子而生。盖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五月三日亥时也。七岁茹素,十二岁就外傅,闻圣学,即千古自任,誓灭释老,开腪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十七岁,阅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取所著辟佛论焚之。二十岁,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餐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冬丧父,闻地藏本愿,发出世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尽焚窗稿二千余篇。


二十三岁,听大佛顶经,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闷绝无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决意出家,体究大事。二十四岁,梦礼憨山大师,哭恨缘悭,相见太晚。师云:此是苦果,应知苦因。语未竟,遽请曰:弟子志求上乘,不愿闻四谛法。师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虽然不能如黄蘗临济,但可如岩头德山。心又未足,拟再问,触声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梦想妄分别耳。一月中三梦憨师,师往曹溪,不能远从。乃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雪师,憨翁门人也。

夏秋作务云栖,闻古德法师讲唯识论,一听了了,疑与佛顶宗旨矛盾,请问。师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甚怪之,佛法岂有二岐邪?一日问古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且如中阴入胎,念起受生,纵令速觉,如何得脱?师云:汝今入胎也未?道人微笑。师云:入胎了也。道人无语。师云:汝谓只今此身,果从受胎时得来者邪?道人流汗浃背,不能分晓,竟往径山坐禅。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但是交光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脚矣。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二十七岁遍阅律藏,方知举世积讹。


二十八岁母病笃,四刲肱不救,痛切肺肝。(既悟此身非父母生,何故又刲肱救母?参。)葬事毕,焚弃笔砚,矢往深山。道友鉴空,留掩关于松陵,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三十岁,出关朝海,将往终南,道友雪航愿传律学,留住龙居,始述毗尼事义集要,及梵室偶谈。是年遇惺谷、归一两友,最得交修之益。三十一岁,送惺谷至博山薙发,随无异禅师至金陵,盘桓百有十日,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宏律。然律解虽精,而烦恼习强,躬行多玷,故誓不为和尚。(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此道人生平之耻。)

三十二岁,拟注梵网,作四阄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拈得台宗阄,于是究心台部,而不肯为台家子孙。以近世台家,与禅宗、贤首、慈恩各执门庭,不能和合故也。(时人以耳为目,皆云道人独宏台宗,谬矣谬矣。)


三十三岁秋,惺谷、壁如二友去世,始入灵峰过冬,为作请藏因缘。三十五岁,造西湖寺,述占察行法。三十七岁,住武水,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三十八岁,住九华。次年述梵网合注。四十一岁,住温陵,述大佛顶玄义文句。四十二岁,住漳州,述金刚破空论,蕅益三颂,斋经科注。四十四岁,住湖州,述大乘止观释要。四十六岁,住灵峰,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解。四十七岁,住石城,述周易禅解。是秋,住祖堂。越二年,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五十一岁冬返灵峰,述法华会义。次年述占察疏,重治律要。五十四岁,住晟溪,草楞伽义疏,迁长水而始竟。尚有阅藏知津,法海观澜,圆觉维摩起信诸疏,厥愿未完,姑俟后缘而已。


生平尝有言曰,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证也。是故举世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目为异物,疾若寇雠。道人笑曰:知我者,唯释迦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释迦地藏乎!孑然长往,不知所终。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素食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分享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赏析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阅读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故事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生方法,陶冶性情。春季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

百喻经故事——愿为王剃须(55)

百喻经故事——愿为王剃须(55)

愿为王剃须——《百喻经》经文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欲何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须时,愿听我剃。”王言:“此事若适汝意,听汝所愿。”...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历史|清代的刻经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三)

历史|清代的刻经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三)

清代的刻经事业,在顺治、康熙(1644—1722)年间,民间各地所刻的僧传、语录等都集中于嘉兴楞严寺,当时发行的有《续藏经》九十函,二百三十七部,《又续藏经》四十三函,一百八十九部(见1920年北京刻...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处中得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大愿晨曦 储成胜 摄影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佛教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杭州灵隐寺、浙江省文联传媒中心承办的“祝福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