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夜气

苏子瞻①谓某公不学禅,临终自知时至,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②早起。诸子不悟,谓为勤家③。公曰不然,谓五更勾当④,临死时将得去者是也。昔人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随身之业,将得去者也。而业有二:一者事业,二者道业⑤。事业有善有恶。恶业且置,善业则所修之福。道业则所修之慧也。而必以五更者,孟子所谓夜气⑥也。虽然,更有无所将来、无所将去⑦者,此则不但五更,应念念勾当而不可须臾离也。


注释


苏子瞻: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博通经史,对儒、释、道三教皆有研究。嘉佑元年(1056)及第进士。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著有《东坡集》等。


五更: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若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相当于现在之凌晨三点至五点。


勤家:躬勤家业(家庭生计)。


勾当:指主管、料理。


道业:以菩提心而修之诸业。可成佛果之善业为道业,可感人天之果之善业为福业。



孟子所谓夜气:此系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梏亡,谓因受束缚或受利欲搅扰而丧失本性。平旦之气,是指未与物接触之时清明之气。夜气,是指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孟子认为一个人在天刚亮,尚未和外物接触时,此时良心尚清明不昧,到了进入白天的作息,所作所为都难免被周遭事物所污染,清明的本心乃受蒙尘,到了傍晚已离禽兽不远了,因此晚上夜深人静时,是反躬自省以恢复良知善念的最佳时机,若能善加存养平旦之气与夜气,就能维持与发扬人之善心本性。


无所将来无所将去:谓如来之法身,湛然常住。万法现于自心,彼亦不来;身相遍于法界,我亦不去,是名无去无来。《金刚经》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苏子瞻(即苏东坡)称某公平素并不学禅,临终时却能自知时至。诸子向他求教,某公就教他们第一须在五更时分早起。诸子不悟,以为早起是勤以持家。某公说“你们错会了。我是教你们五更早起办道,这是临死时带得去的。”古人言:“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随身的业,是带得去的。然业分二种:一是事业,二是道业。事业中包括有善业、恶业。恶业且置之不论,善业是指修福。道业则是指修慧。然则何必一定要在五更呢?是因为此时意念静而用力专,正合孟子所说存养夜气啊。尽管如此,各人还有“无所将来,无所将去”的本心尚未悟明,此则不但五更时分,更应念念观照而不可须臾离啊。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素食
素食|为善最乐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阅读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百喻经》经文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旁人语言:“此物虽少,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释义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很少的一...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思惟菩萨及胁侍像北齐 汉白玉雕刻-高47.7公分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作品以主尊半跏思惟菩萨像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僧一菩萨立于莲台上。背后为透雕的双树,双树上刻有六身飞天及中央一身结跏趺坐合掌的菩萨。主尊头...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通琇禅师题《药师日课》语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夫妇食饼共为要——《百喻经》经文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即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言。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

新闻|2023法净禅茶开茶节在杭州佛学院举行

新闻|2023法净禅茶开茶节在杭州佛学院举行

4月2日下午,2023年法净禅茶开茶节在杭州佛学院举行。伴随着洒净仪式悠扬的梵呗声,法师们严整威仪,安详徐步,来到杭州稽留峰下的茶园中,将杨枝净水洒向清新嫩绿的茶叶,祈愿片片灵芽能助众生启迪智慧、净化...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二卷中,有一段佛陀与波斯匿王的问答,用以显示见性不迁不灭,是“十番显见”一段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义理颇深。但其中波斯匿王描述自己四大五蕴假合之身有生灭、迁移的文字,却并不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