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亲近善知识(上)

居士学习佛法,是为了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为了求得断烦恼了生死获解脱的方法。可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佛法作为出世解脱的法则,有很多内容和道理是难思难议的,不是我们的世智聪明可以轻易理解的。对于很多刚接触佛法的人来说,佛法深广难思的感受尤其明显。


所谓“欲知山前事,须问过来人”,每个佛弟子在学佛的路上,都需要有善知识的引导。有了好的善知识的引导,能够使我们在解脱这条路上少走不少冤枉路,能够避免走错路、走弯路或是绕远路。善知识让我们在解脱、在开悟、在成佛这条路上有了真正的保障,因此,学佛的居士寻找到真正的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称为善知识,如何判断对方是不是能够指引我们修道的善知识呢,当我们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又应该如何亲近,才能获益呢?


关于善知识,经论中有多种的解说,比如唐译《华严经》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开佛智慧这个角度举出了十种善知识,《佛说华手经》中也说有四法作为善知识的判断标准,天台智者大师讲修习止观要有三种善知识等等。此处,我们以《瑜伽师地论》为例,举出善知识应有的八种相貌:


  • 住戒。住戒是说善知识必然是持戒清净的。

  • 多闻。多闻是说这位善知识对于佛法的经典、佛法的道理思想非常通达,可以讲出很多正确的思想知见。

  • 禅定。禅定是说善知识对于修习禅定有其可行且正确的一套经验与方法。

  • 哀悯。善知识对于一切众生,都能平等予以哀怜悯念,希望所有众生皆能走向智慧解脱之路。

  • 无畏。善知识在大众面前,对于大众所不了解之事,能够无畏宣讲,无畏前往。

  • 忍耐。善知识能够忍受艰苦的挫折、侮辱或者别人的歧视,能够忍耐种种辛苦难劳的事情。

  • 无倦。善知识在修行佛道、为众生谋福利之事,能够勇猛精进不疲倦。

  • 善辞。善知识对于宣达佛法,在语言上有善巧的辩才,能够巧妙地将佛法的道理宣说出来。


以上是《瑜伽师地论》中对于善知识所举出的八种相貌,其中最重要的是持戒清净与正知正见两种,持戒清净是保证我们修行的身器、修行的基础不会有染污或是破坏,而知见正确清净又是指引我们前往正确方向的依凭。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经论里面提到的善知识,并没有说善知识要具有种种神通,或是能知过去、未来发生的事情,或是能够神变解决他人疑难困苦之事,也没有说善知识要有什么名位等等。


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善知识就是要具备住戒和多闻这两个基本条件。此外,做人能够质直无伪,成就种种做人的善法,也是一位真正的善知识至少要具备的。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素食
素食|为善最乐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阅读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修多罗:又作修单罗,修妒路,素怛缆,素呾缆等。意译为线或契经。谓如以线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为线。契经,则是契于理,合于机,故曰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故曰经。于经...

杭州灵隐寺光泉大和尚癸卯春节贺词

杭州灵隐寺光泉大和尚癸卯春节贺词

癸卯春节贺词— 杭州灵隐寺光泉大和尚 —▲点击观看:杭州灵隐寺光泉大和尚癸卯春节贺词无量光照除夕夜般若花开春节时我是杭州灵隐寺光泉,值此癸卯春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杭州灵隐寺两序大众,恭祝社会各界朋友、...

新闻|“植物领先、健康吃素”食物论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植物领先、健康吃素”食物论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8月18日上午,2022灵隐“植物领先、健康吃素”食物论坛在杭州灵隐寺华严阁三楼举办,来自社会各界的素食文化专家、学者和菜肴制作大厨齐聚一堂,从健康吃素、动物福利、生态环保、自然农法、素食推广等方面进...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上述五位共计一百法,无论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都没有众生计执的我法二种实性。“我”有实、常、主宰、自在义,然以心、心所、色等积集组合而成的有情,决无坚实、不变、主宰、自在的体性。法是轨持义,轨...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戒贪得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王,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去。奇怪...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尺寸:71 cm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光头,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此尊罗汉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