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联系性,也很容易克服这一困难。
大小乘的论典中,多以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五位法来作为说明和统摄一切法的规范。如小乘的《俱舍论》以五位七十五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成实论》以五位八十四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大乘法相宗,以五位百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这里举出大乘的五位百法来作一简单地介绍,就可以知道佛典中所说的一切法的基本意义和系统了。
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心所法。心所法的全称为心所有法,具足三种意义名为心所: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心所法共有遍行、别境、善、根本烦恼、随烦恼、不定等六类,共五十一个。
色法。色是质碍义,即物质法,简略分别,有十一种: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色境;七、声境;八、香境;九、味境;十、触境;十一、法处所摄色。
心不相应行法。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义、造作义,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遍行等五十一个心所法,与心王相应随转,故名相应行。(二)不相应行,即“得”等二十四法与心法不相应,简别相应行的心所法,故名不相应行。不相应行,共有二十四种: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力、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生灭造作,故名无为。有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六种。
往期回顾
☀藏识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