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50、庸医治偻

50、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病即非是医师而是病师。宗教师只应人所求,应人所问已经是庸师了,邪知邪见导人邪信或教人邪修邪行,同入魔道才是最可怜的魔师。

从前有一位年轻的人身体向来是非常的强健,行走加飞。平常他能挑上一、二百斤的东西,不论什么粗重的工作他都称心如意的做得很好。但世间好景不常,有一天他忽然病了,病了以后变成驼背,使他伤心欲绝,这一下怎么能再工作呢?不工作如何生活下去?

朋友安慰说:何必这样颓丧呢?有病必有医,世间名医多得是,慢慢的找名医,必能治好的。感谢你们的关怀,身体健康是人生活的资本,一下竟坏到这样子叫我怎能活得下去?另一个朋友说:我听到人家说某某医师医术很高明,你愿不愿意去给他医治呢?也好,死马当活马医,老是这样活著也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找到了这位医师,他的朋友把他引到医师的诊断室。医师问:患了什么病?驼背,能不能治疗呢?当然可以治疗,不然怎么叫医师呢?医师观了他的气色,也摸摸他的患处,问得病的原因,然后手搭在病人的筋脉上。做到了望闻问切的四个步骤。

经他的诊断以后才说:你的病是可以医治的,不过要受些痛苦。,只要能够医好,不管吃多少痛苦我都愿意。你的病只因为载重过量而使脊骨弯曲,才变成这样子,若施于压力使脊骨变直才能痊愈。医生一面说,一面吩咐人拿两扇门板来叫病人伏卧在门板上,然后再另一门板盖覆在他的身上,再叫几个人,搬来四块石臼用力的压,尽管病人大声叫喊他都不理,而且加重压力。

过了一会,病人不叫了。医生说:病人不叫了,病大概也已经好了。才把上面的石臼移开,门板拿起来,病人两眼已经突出,满口都流血,人早已经死了。

各位大众,病患譬如一切众生,医生譬如外道,众生的生死大病以及贪嗔痴的病,外道没有研究佛法,不事用功修行,怎能依正法去救度众生呢?结果只被外道牵引到地狱、饿鬼、畜生去或投入魔道,不是和庸医医病一样吗?

孔子说: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可是有人偏偏不知为知。好为人师而危害苍生。世间不但庸医能害人,不论士农工商军警教,皆有庸禄之人。世间庸医,不能医病,只不过是骗几钱用用而已,最多也害了他的身命。

宗教若非真理,即害人于生生世世的慧命,害人不能解脱生死,不能离苦得乐,还算不是什么多大的罪故,邪知邪见引人入魔道,才是最大的罪恶,那就非但是庸师而且是魔师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时出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念佛时出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佛人应具备“正知见”。而当今社会各种外道中也有其境界和一定的善相,但这些都不是正知正见,不能使人得到究竟解脱的利益,甚至易引人误入岐途。既使真正学佛人也有人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讲说相...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犹豫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犹豫

有个女孩在逛街时,看上了一条项链,很喜欢,可一看标价太贵了,她犹豫了一下。觉得项链这东西可有可无,根本没必要买太贵那条,于是她退而求其次选了一另款比较便宜的项链,虽然不是很喜欢,可这一次她没犹豫,交...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不赞邪盛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不赞邪盛

佛不赞邪盛邪盛大会,古今中外都有。从前印度舍卫国,舍卫城中,有一个婆罗门青年,名字叫优波迦。有一天,他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之后,坐下,作如下的问答:青年:「请问世尊,许多婆罗门常称赞邪盛大...

不怕犯错,怕不悛改

不怕犯错,怕不悛改

不怕犯错,怕不悛改佛陀走到一处村庄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立场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急速收敛自己的形态,而佛陀只是默默地离开。隔天佛陀说法时,这位比丘自动来到佛前礼拜、懊悔...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无思无虑的本质心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无思无虑的本质心

无思无虑的本质心从前有个笑话,说一个到京城做学问的孩子要回来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到客栈去接儿子。本想和儿子并排往家走,儿子却不肯与母平行,说:"母亲大人先请。我受之教曰退避三步,不踏师影,因父母影与师...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走小路的人你走在大路上想到的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你穿越在小径想到的事,别人却不容易发现。因而,你获取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可是,我们有谁愿意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而去走那些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呢?事业的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