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2、卖棉偷金

32、卖棉偷金

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恶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隐藏起来。平常看不出来,一有了机会就露出来他的劣性、劣行。善性亦覆如是。人本来有善性恶性的两面,只是善性多、恶性多的差别而已。若是完全善而没有恶性,就已经是圣人了。若是完全恶性而没有善性,即是地岳、饿鬼、畜生了。人是善恶参半。所以学圣贤学佛、亲近善知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从前有一对好友,两人都常常一块出外做生意,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可是不知道这黄金是真或是假。俗说:真金不怕火试,买金的人就要求用火来试一试才肯买。于是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块放在火焰里烧,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须一段时间,卖金和买金的人都等了很久。卖金的人到厕所小便,买金的人到屋里去喝水,就在这个时候,卖棉的人趁机从火里的金,急急忙忙的塞入他的丝棉之中,卖金的人出来,卖棉的人若无其事的欲趁机溜走,可是金子从火里取出来已经烧红了,不消片刻就燃烧起来了。卖棉的人终于被逮住了,不但没有偷到金反而丝棉也被烧掉了,世间往往都是利欲搞昏了头,做出愚蠢的事情。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从佛法的名词摄取过来而改一改,或从仪式偷过来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们道场上不但格格不入实则不伦也不类。只是装装门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宝贵在那里,也损失了自己的立场,岂不是如卖棉偷金吗?

人类每个人内心都隐藏著,贪嗔痴等恶习气,有的人轻,有的人比较重而已。遇著因缘则把它引发出来。有的人能自重自爱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时有人问他说:假使穷困煎迫,黄金千两,深山穷谷美女一人,试问夫子动也不动?夫子说:动、动、动一连说了几个动字。夫子系中国的大圣人,当然不致于偷,或非礼之事。但也不敢说心里不会动。举心动念即作善作恶的根源。

可见贪心是人类的天性。这天性从那里来呢?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为良善,有些人把它生为凶恶,而且有些轻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罢?佛法说,善性恶性由各人无始以来所积习而来的,有人积轻,有人积重的关系而已。

已然每一个人都有贪念,有人遇到恶缘而作恶,有人不会遇恶缘。而且有人遇善缘,恶性也变成作善,有人遇恶缘善性也变成作恶,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恶缘的关系,影响今生的善恶缘,有些是今生才开始遇善恶缘的,是故学佛亲近善知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第四十六节 偷犛牛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修行人该如何调整自己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修行人该如何调整自己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修行人该如何调整自己 问:家庭不和睦,修行人该如何调整自己?达真堪布答:真正能如理如法学佛修行的人,家庭一定能和睦。因为你学会奉献,学会付出,学会圆融,学会容纳了,家庭自然就和...

《文殊智慧咒》全文

《文殊智慧咒》全文

文殊智慧咒全文:嗡(欧姆)啊啦(啦是弹舌音)巴匝那德文殊智慧咒是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提取。文殊智慧咒是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至少有四种以上,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加拿大落矶山脉的石老桥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加拿大落矶山脉的石老桥

加拿大落矶山脉的石老桥──千万年孤独坚强的写照自然界,有时蕴藏无限智慧的宝。这座石桥经历多少惊天动地的险峻,却更坚毅的保有这般风貌。慈悲的让来往行者,无布畏的安全抵达彼岸。它的桥面并不宽广,却人让人...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如不依正念,开启无上般若智慧,无论逃到哪里,一样有因错乱心行而制造的无边障碍如影随形,潜藏在身。○ 一切罪障,由己而造,需如法修炼,改变自我心行,切不可怨天尤人,此非正念...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看起来不合适的或许正是最合适的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看起来不合适的或许正是最合适的

看起来不合适的或许正是最合适的一位游客走累了,坐在坚果树下休息,他注意到前方一根细藤上面结了个巨大的南瓜。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真是很荒谬。游客暗自嘀咕,如果让我来创造这个世界,我会让万物回到它们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