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唐朝僧法云,雁门(今属山西省)人,俗姓赵,性情淳善,不计较毁誉。但学习很愚笨。

十二岁时,父母送他到五台山华严寺,皈依比丘净觉。搬柴运水,不怕劳累。到三十六岁,还不会念诵,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

一天,自己痛恨自己太愚笨,活着有什么用。当时正是大雪纷飞,他光着脚,一心持念文殊菩萨圣号,恳求大圣启发他的心眼。这样一路而行,竟身不知冷,食不知味,内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一心只求见圣人。逢人便问文殊菩萨的住处,走遍五座山峰,并没有见到。但是,他心更坚定,像着迷似的。

后来又回到东台,看见一个老人在烤火,使问道:“大德,文殊菩萨住在哪里?”老人说:“你问他干什么?”法云说:“我生来很愚蠢,想求他启发智慧。”老人说:“那个又病又笨的老汉,你不要见他的好。”法云心想他是狂妄人,便离开去北台。到达后,看见那个老人在雪里坐着,心里觉得稀奇,认为真是文殊菩萨了。立刻上前顶礼,因为又冷又饿,倒在地上,口里吐着血块。

老人对他说:“你在过去生中,曾经作过法师,贪图别人供养,舍不得传法。由于这个原因,变牛来偿报。因为修持佛法,所以今天获得人身,又能出家。但余业未消尽,所以还不会念诵。”老人便拿铁如意钩,挖出他的心脏让他看,就像牛的心脏,洗涤以后给他安还原。叫他起来,起来!这样他苏醒过来,遍身出汗,不觉痛苦。再寻老人,竟不见了。只见天空祥云生起,出现一大圆光,像面镜子,那位老人坐在莲花上,一下便消失了。

法云从此以后,对过去生中持诵过的经论,都能记忆,像找回了遗失的东西一样。终生精进修持,不敢放逸。一夜在育王塔下绕行,三更时候,看见一道白光由北台连接鹫峰,中间现出天阁,无比庄严,门前有匾额写“善住”二字。这时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春天,他告辞大众后圆寂。(出《文殊大士灵应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

宣化上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

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

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

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 修行人不能虚伪,不要伪装,要实实在在,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由自在的多快乐啊!但我们这些人都是为别人活着的,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别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不会自在的...

一捧沙

一捧沙

一捧沙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钵外出化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沙,走到...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第六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其他教导马哈咖吒亚那尊者的开示形式并非都是对佛陀「略说」的注释,他也有自己的独立说法,且擅长以自己对缘起教法的洞见,来解决同修比库们的疑惑与问题。《中部》的记载《中部》有一篇记...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可贵的善良人,你失去了什么?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可贵的善良人,你失去了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第44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第44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第44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六十五句: 【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这一句安士先生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