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唐朝僧法云,雁门(今属山西省)人,俗姓赵,性情淳善,不计较毁誉。但学习很愚笨。

十二岁时,父母送他到五台山华严寺,皈依比丘净觉。搬柴运水,不怕劳累。到三十六岁,还不会念诵,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

一天,自己痛恨自己太愚笨,活着有什么用。当时正是大雪纷飞,他光着脚,一心持念文殊菩萨圣号,恳求大圣启发他的心眼。这样一路而行,竟身不知冷,食不知味,内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一心只求见圣人。逢人便问文殊菩萨的住处,走遍五座山峰,并没有见到。但是,他心更坚定,像着迷似的。

后来又回到东台,看见一个老人在烤火,使问道:“大德,文殊菩萨住在哪里?”老人说:“你问他干什么?”法云说:“我生来很愚蠢,想求他启发智慧。”老人说:“那个又病又笨的老汉,你不要见他的好。”法云心想他是狂妄人,便离开去北台。到达后,看见那个老人在雪里坐着,心里觉得稀奇,认为真是文殊菩萨了。立刻上前顶礼,因为又冷又饿,倒在地上,口里吐着血块。

老人对他说:“你在过去生中,曾经作过法师,贪图别人供养,舍不得传法。由于这个原因,变牛来偿报。因为修持佛法,所以今天获得人身,又能出家。但余业未消尽,所以还不会念诵。”老人便拿铁如意钩,挖出他的心脏让他看,就像牛的心脏,洗涤以后给他安还原。叫他起来,起来!这样他苏醒过来,遍身出汗,不觉痛苦。再寻老人,竟不见了。只见天空祥云生起,出现一大圆光,像面镜子,那位老人坐在莲花上,一下便消失了。

法云从此以后,对过去生中持诵过的经论,都能记忆,像找回了遗失的东西一样。终生精进修持,不敢放逸。一夜在育王塔下绕行,三更时候,看见一道白光由北台连接鹫峰,中间现出天阁,无比庄严,门前有匾额写“善住”二字。这时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春天,他告辞大众后圆寂。(出《文殊大士灵应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5.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5.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时,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姓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十六岁,面貌英俊端正,风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从来不...

禅宗小故事:诸佛不欺

禅宗小故事:诸佛不欺

诸佛不欺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

周齐: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周齐: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的经营,使佛教寺院经济的经济经营...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未来佛尼连禅河的水静静地流淌在沙石构成的溪流中。葱郁、挺拔的树木密密麻麻地排列于河的两岸。从树上向北望去,就可以看到王舍城中的盘陀...

适当辟谷的几大好处 不仅抗癌还减缓衰老

适当辟谷的几大好处 不仅抗癌还减缓衰老

辟谷原是道教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后来传入民间后就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养生方式,它不仅能够排毒养颜,还能提高抵抗力、减缓衰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适当辟谷的几大好处。辟谷根据进食的多少可以分为适当辟谷、...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怎样才能成佛_如何才能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怎样才能成佛_如何才能成佛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道一说:我想成佛。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