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有一次,佛陀为了比库们的利益,曾列举二十一位著名近事男(Upasaka,或译为「优婆塞」、「信士」)的名字,他们都已证得解脱的道与果。这个表列中的第四位是靠近沙瓦提城之马奇卡桑答(Macchikasanda)的吉达(Citta)长者。

另一次,世尊对比库们说:

若有善女人要劝诫钟爱的独生子,她会毫不迟疑地说:「我亲爱的儿子!你应该像吉达(Citta)长者或阿拉维(Alavi,古译:阿罗毘)的呵塔卡(Hatthaka,古译为象童子、呵多)长者!」因为这两个人是在家信众的榜样与模范。

(此外她会说:)「但我亲爱的,如果你要出家去过比库的生活,你则应该像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因为他们是比库弟子的榜样与模范。(SN 17:23)

由此可见,佛陀强调虔诚在家弟子应发愿像吉达与呵多一样,而虔诚比库则应发愿效法沙利子(Sariputta)与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在此为在家弟子与僧团设定了不同的模范,在家信徒是选择在家弟子,而非比库作为模范;比库则应选择比库,而非在家弟子。

两种生活模式相当不同,依据自己的背景去选择榜样,必然更有效。在家弟子若希望像沙利子一样,就应穿上僧袍;但如果想在生活中以居士身分贯彻佛法,就应寻求以吉达(Citta)或呵塔卡(Hatthaka)为模范。

◎作者

何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国重要的佛教作家与巴利藏经译者。他的著作包含《相应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与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译,以德文写作的两册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国首位佛教比库(bhikkhu)三界智大长老的传记。

◎英文版编者

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库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会长与编辑。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与《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为共同译者)。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 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慧》等。

编注: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sava,断尽烦恼者),

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巴利语新音译,参见《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巴利语汇解》。

【巴利佛典略语表】

本书所出现的巴利佛典经文,都将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语来标示其出处,因此,以下列出这些惯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语,供读者对照参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标示节号与经号)

Ap.=Apadana《譬喻经》(i=长老譬喻,ii=长老尼譬喻;标示章号与段落;缅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传奇》(法句经注释)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协会(康堤,斯里兰卡)

Comy.=Commentary注释

Dhp.=Dhammapada《法句经》(标示偈号)

DN=Digha Nikaya《长部》(标示经号)

Jat.=Jataka《本生经》(标示号码)

Mil.=Milindapanha《弥林达王问经》 (弥兰王问经)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标示经号)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协会(牛津,英国)

Pv.=Petavatthu《饿鬼事经》

SN=Samutta Nikaya《相应部》(标示章号与经号)

Snp.=Suttanipata《经集》(标示偈号或经号)

Thag.=Theragatha《长老偈》(标示偈号)

Thig.=Therigatha《长老尼偈》(标示偈号)

Ud.=Udana《自说经》(标示章号与经号)

Vin.=Vinaya《律部》(标示卷号与页数)

Vism.=Visuddhimagga《清净道论》(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号与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宫事经》(标示偈号)

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书所有参考资料皆依巴利佛典协会的版本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学佛因缘有种种,有人学佛后如意顺利;也有人学佛后障碍滋生,生活不顺。为什么呢?要如何做?

学佛之后,不代表就能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因为我们在还没学佛之前做过的种种事皆有因果,哪怕后来学了佛,因果也不会断,该有的果报还是要承受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高僧大德,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竭尽全力忏悔业障,不能精进地修行,只会用嘴巴有口无心地学,对成就没有任何意义。

《佛说慢法经》有谈过这个内容: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常为诸天、善神侍卫拥护,所向谐偶,财利百倍,众人所敬,后当得佛,何况富利!如是人辈事佛,为真佛弟子。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又复不礼敬。……”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有的人学佛是为了真正明佛理,得了悟的善知识,断除自己各种贪嗔痴妄念,日常能依教奉行,精进修行,待人做事都能依佛法行事,如理如法,所以他能够在之后事事称心如意。但是有的人学佛,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也没有经书、佛像,又不恭敬三宝,对佛理既不懂又不理解,对佛法有时信有时不信,放不下五欲的享受,又不肯努力修行,还在做种种贪、嗔、痴的行为,自然也就障碍滋生,生活不顺。

该如何改变?当然是从当下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从因上下手,就好像种地必须下种、施肥、浇水,并且小心看护,如此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好的瓜果。

而我们需要精进闻思修佛法,发起猛烈的忏悔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遇顺逆诸境,能安然处之,如此用功,定能一切如意。

学佛之后,能否万事顺心呢?

学佛因缘有种种,有人学佛后如意顺利;也有人学佛后障碍滋生,生活不顺。为什么呢?要如何做?学佛之后,不代表就能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因为我们在还没学佛之前做过的种种事皆有因果,哪怕后来学了佛,因...

放生心得:放生助人成长

放生心得:放生助人成长

今天偶然听到一首歌,《没有什么不同》,隐隐有些触动。想起参加放生活动时的情景。当大家围坐一圈,双手合十,看着面前的大悲咒和心经,逐字逐句,齐声念着。原本不以为然的淡散心态,莫名就渐渐变得庄重。悄悄环...

做完和合术了,只有等吗?和合术注意事项

做完和合术了,只有等吗?和合术注意事项

刚和男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对我是百依百顺,但是在一起的日子久了,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但是每次都是男友主动对我求和。前段时间,男友因为个人的原因辞了他的高薪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只是想休息一下,就...

达真堪布:想共修但怕人多容易起烦恼,怎么办?

达真堪布:想共修但怕人多容易起烦恼,怎么办?

达真堪布:想共修但怕人多容易起烦恼,怎么办? 我想去坛城参加共修,但是怕人多,容易起烦恼,怎么办?达真堪布解答:有的人说:“我不愿意去坛城、道场参加共修,那地方太闹,人多事多,我怕起烦恼,怕造业。我...

钟茂森:《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学习心得 第5集

钟茂森:《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学习心得 第5集

钟茂森:《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学习心得 第5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请看讲义第五行第三句: 【曲人自直是一病。】 这句是讲片面的歪曲别人...

芙蓉菌菇丝瓜汤

芙蓉菌菇丝瓜汤

主料: 丝瓜二根 胡萝卜少许 蟹味菇辅料: 白玉菇 鲜香菇 金针菇 蛋白二个调料: 盐 麻油 芙蓉菌菇丝瓜汤的做法1.丝瓜去皮(不要用刨刀,用不锈钢汤勺轻轻刮去外面一层,这样不仅保留营养,而且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