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美学4:普门煲仔饭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今天和素食天下一起学习的素菜是:普门煲仔饭。

第一步:把米淘洗干净,放入瓦罐之中。不同的米不同的比例,这个要靠经验,但是这个很重要,太黏了就不够劲道不够香,太干了就会容易糊掉。其实煲仔饭十分考验一个人的厨艺功底。会做山珍海味不算真正的大厨,因为山珍海味本来就很贵好吃,只要不出大毛病做出来只要熟了味道就很不错,但是普通的原料能做出好的口感才叫本事,好比我们修行,不代表你盖大庙,磕大头,去西藏三步一拜就是修行,而是在生活日用中调伏自己的心。

第二步:准备好配料,我们今天用的是南瓜豆角西蓝花和葱。(完全素食者可以不放葱,详细请看本文后面根据国际惯例对素食的声明。)

第三步:把素菜放到炒锅微微干煸一下,尤其是配上千善自制华润的不上火的山泉水辣椒酱,更是美味。当然如果你喜欢清淡,可以直接放进去。把干煸一下的菜,等米煮熟了还有一点硬心的时候,把菜均匀放入瓦罐,盖在米饭上面,然后就盖上盖子,小火烧一小会,就关上火,焖一焖。正如送东坡所说,不要它烂,要它自己烂。等待,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品质,有些时候,他比努力争取还要重要。

第四步:香味四溢的普门煲仔饭出场了,配上凉拌西红柿。让我尽情享受人生,当时的我连初恋情人的名字都忘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那个姑娘好像姓杨。让我们抛弃所有的过去,好好吃饭。

还有,怎么才知道一个煲仔饭做的好不好呢?就看锅巴了,其实最好吃的就是锅巴。太老就黑苦,太嫩就不香,必须黄的发光,带点焦味的醇香,才是最好的锅巴。说明这个煲仔饭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千善经过静坐禅修,审慎观察,周遍观察,彻底观察,我终于领悟了古人说做人要有礼貌的真实内涵:人为什么要有礼貌呢?我觉得八成和这个煲仔饭有关。你想,客人来了,你就先盛一碗给他吃,你是客人嘛对不对,当然你先吃,不要客气,然后下面的最好吃的锅巴留给自己,显得自己又慷慨大方,又十分的真诚,又修养十足。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大家学会了做煲仔饭之后,一定要邀请自己的好友一起品尝,先每人称给他们几碗,笑眯眯看他吃完,然后觉得他饱了,你在假惺惺的说,哎呀,不好意思啦,我把下面的底清一清,然后他们懊悔万分的看着你吃锅巴,恨不得跳楼的表情,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风景。

一起来品品这首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个词诉说离别之情,然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多被引用,说人生的境界,当一个人在完全实现自我的时候,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个时候的他十分的孤单,一个人看到秋天的风凋零了碧绿的树木,到了高高的楼上,一个人看着远方长路漫漫,不知何往。

但愿我们能让你不再孤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亲恩深似海

亲恩深似海

慈 庄   当毗婆尸佛在世时,印度有一大国叫波罗奈国,国王罗阉,他有三个王子。广大的领土分由三个王子分守,国王在王宫统治全国大事,过着太平丰年的生活。“好事不常”,是一般人所公认的,波罗奈国亦如此,...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

第三十一回  莲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

第三十一回 莲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

话说菩萨到了九华山莲花峰的山腰里,忽听得有人在这里朗诵《多心经》,便循声走过去,举眼看时却是一个西域僧人,面壁趺坐著,在那里志心虔诵。你道这个和尚是谁?说起来却也是个很大的来头,他本是罽宾国的王子,...

大师教你看风水 好的住宅风水是这样的 你家有没有

大师教你看风水 好的住宅风水是这样的 你家有没有

古人对于风水是很看重的,因为人体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建筑物的气息也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谁家都想拥有好的风水,因为好的风水可以带来好的运气。那怎么看风水呢?今天风水大师就告诉你好的住宅...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智悲佛网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智悲佛网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西藏,民众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同特征,它既是精神的,又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西藏的佛教信众会在各自的生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进行宗教活动...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_斋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_斋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师父们都讨厌他。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