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人人都有欲望,但要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生活幸福。如果对欲望不加限制任由其膨胀,那么最终将会被欲望所吞噬,陪伴自己的将只有痛苦。

欲望并不能带来快乐,不论是追求之时、得到之时或失去之时,都是苦恼。虽然如此,大多数人却对此无法觉悟,总是在贪欲之中转个不停。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老师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仟悔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才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宗的第四祖道信。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对褒贬毁誉斤斤计较,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也就是心地清明的过程,别人是无法替代的。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是啊,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即使是皇帝也有种种欲望,世人求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然是欲望在作祟,欲望的增长常常会使人处于危险的处境之中而自己却毫无觉察。

道林禅师喜欢一个人住在树上,与鸟巢为邻。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道林禅师,只见道林禅师在鹊巢边坐禅,他于是站在树下仰着头对道林禅师说:你这样住在树上实在是太危险了,赶快下来吧!

禅师说:我的处境一点都不危险,只要我小心,就一定不会掉下去的;相反,你的处境才是最危险的!即使你尽量避免,有的时候你却是避不过的,真正要小心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白居易说:我是当朝重臣,我的生活十分太平,哪里有什么危险?

道林禅师说:薪火相交,难道还不够危险吗?官场如战场,众人从无一心,你来我往,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道:佛法是如何解释的呢?

禅师回答道:不要做一件坏事,不要不做一件好事!

白居易听了感到很失望,他说:我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呢,这样的道理连3岁小孩儿也知道,何必还要你来说呢?这不是侮辱我吗?

禅师说:3岁孩儿都明白的道理,80岁老翁却不明白。世人皆为功名利禄,即使身处险境也执迷不悟。就连3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做到呢?如果每个人都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邪恶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间一定是快乐祥和的,难道还会像现在这样四处都是险境吗?

是啊,道理很简单,关键是做起来难。人心的欲望有时候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买地的农民就是很好的说明。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一千文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量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那么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就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得到很大的一块地吗,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的人签订了协议。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成果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就快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的话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走捷径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是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讲完故事,闭目不语,弟子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答案。

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一个人去沙漠中寻找宝藏,可是却没找到宝藏,所带的食物和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身上更没有一丝力气,他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祷:神啊,请帮助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神真的出现了,问道:你想要什么呢?

他急忙回答说: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儿也行。

于是神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吃饱喝足以后,又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很幸运,他找到了宝藏,那些宝藏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他贪婪地将宝藏装满了身上的所有口袋。

但是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支持他走完剩下的路了。他带着宝藏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宝藏,他一边走一边扔,到最后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临死之前,神又出现了,问道:现在你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人到死也离不开欲望。命运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塞给他一个更难填的新的欲望。因此,人应该在欲望面前及时醒悟。

诸欲求时苦,

得之多怖畏,

失时怀热恼,

一切无乐时。

《大智度论卷十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离婚后如何挽回?挽回婚姻的方法

离婚后如何挽回?挽回婚姻的方法

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对夫妇是完全合适的。所谓的完美的关系并不完美,都是不合适的两个人最后磨合到只剩彼此都能接受的、大部分的小问题,最后才在一起。婚姻出现问题解决不好最后只会离婚,离婚后如何...

佛教故事:法音集:坚牢财库

佛教故事:法音集:坚牢财库

坚牢财库守成法师著从前有一商人,平生惨淡经营,日精月贮,计存金银数十余斤,心意快然,甚为重之。于是,想欲深藏地下,但恐屡居虫鼠而侵盗之。欲藏于草泽中,复恐狐狸野兽取之。欲藏于箱笼里,深恐水火而毁损之...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达真堪布:怎么学四外加行才能能证悟空性? 问:学四外加行,怎么才能达到精进波罗蜜,最后能证悟空性?上师答:没有什么,就好好修加行就行了,如理如法地,按照课程、按照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学修。瓜熟蒂落、水到...

海涛法师:结婚需要看良辰吉日吗?

海涛法师:结婚需要看良辰吉日吗?

海涛法师:结婚需要看良辰吉日吗? 问:在佛教来说,男女结婚需要看日子吗? 答:大家很重视所以才想看日子,男女结婚不是要看日子,而是看心。你爱对方吗?你会为他牺牲吗?各位!爱要提升,很多男女来找我说...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恶道缘由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恶道缘由类

第三卷 决疑论 恶道缘由类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问:鸳鸯、鹌鹑、鸽子是因为前生造下淫业,所以今世成为淫鸟。而大雁丧偶,至死都不再另找伴侣,可知前世必定不犯淫业,为什么也堕入鸟身?答:十恶之中,淫是其...

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一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9/1/21 华严讲堂 档名:52-328-01 尊敬的诸位大德,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