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优婆夷悲希卡乐的故事

优婆夷悲希卡乐的故事

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

如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

【世品 (第 174 偈)】

此偈为佛陀在阿勒维塔为一个纺织女悲希卡乐所说:

有一天,阿勒维塔的人请佛前去受供,饭后佛陀依照往例向施主开示法要,佛道:「生命是无常的,死亡是正常的,人都会死,生命的目的就是死亡。但生命是不能确定的,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生命存在的久暂也看它的因缘性;而死亡是可以确定的,一切有情、无情,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终将归于寂灭。大家要修『死念处』,就是每天要观照生命的无常,随时会死,这样才会对世间生厌离心,少有贪爱执着。没有修『死念』的人临终前就会像遇到有毒的眼镜蛇那样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而常修『死念』的人临命终时,就好像他手中已准备好了棍子,面对眼镜蛇丝毫没有畏惧之心,他知道如何处置这只毒蛇」佛陀说完了这些道理,又一再鼓励人们常修『死念』,多多观照死亡。

听法的大众中,除了一位年方二八妙龄的纺织女名叫悲希卡乐的,很专心的从头到尾听佛开示这些道理,因此,对生死有了很深的感触,其余几乎没有一个人像悲希卡乐那样专心听讲,又有深刻体悟的。但佛陀心里想着:一个就够了。不久,佛陀就率领僧众回祇树给孤独园,大众亦各自散去。

悲希卡乐回到家里,又仔细思惟佛陀方才所说的教理,愈发觉得佛法的奥妙,她决定依照佛陀的教法修习,每天起床就开始观照生命无常,修习『死念处』,如此持续修持了三年,没有一天间断过。

一天早上,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禅坐,以慈悲观观知悲希卡乐修习『死念处』已趋圆满,即将证得初果,不禁赞叹这位年轻的少女,年纪轻轻就知道学佛,并且如此精进,实在稀有难得。可惜少女即将在证果之后不久死去,世尊因之动了一念:「我要去问她四个问题。」随即率领比丘们往阿勒维塔的地方走来。人们听说佛陀来到阿勒维塔,都互相走告,大家赶着来拜谒佛陀,听佛说法。

这一天凑巧悲希卡乐的父亲需要织很多布,嘱咐悲希卡乐多纺一些纱,悲希卡乐急于要去听佛说法,因此她就赶紧织完了父亲所要的纱。但对悲希卡乐而言,再没有比听闻佛法更要重的事了,于是她决定在送纱到父亲织布的工厂途中,先去礼谒佛陀,听佛说法之后再将纱送到父亲的处所。

悲希卡乐来到佛陀驻留的地方,放下手中的纱,立即顶礼佛陀,佛陀问悲希卡乐:「妳从何处来?」「不知道。」「妳要去何处?」「不知道。」「妳不知道吗?」「是的,世尊,我知道。」「妳知道吗?」「啊!世尊,我不知道。」

世尊与悲希卡乐这样的一问一答把在场的大众都搞迷糊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悲希卡乐是村里的纺纱姑娘,今天她从家里来到佛陀的处所,等一下就要到她父亲的织布厂去。所以对于她回答佛陀的话都感到莫名其妙,有些人甚至以为悲希卡乐故意开玩笑,对这种不恭敬佛的行为颇不谅解。佛知众人心中所想,因此就对悲希卡乐说:「妳能够对妳刚刚的回答做进一步的解释吗?」

悲希卡乐很恭敬的向佛陀说道:「世尊,对于第一个问题,您一定知道我是从家里来,所以我不需要再回答,我知道您要问的是我的前世,但我不知道我前世从何而来,所以我回答了『我不知道』」,佛陀微笑着点头说:「对了,妳答对了。」接着悲希卡乐又说:「对于第二个问题,世尊,以您的神通力必知我等一下要去我父亲的织布厂,我知道您不会问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您是在问我死后将往何处去,对此我感到茫然,所以我如实的回答『我不知道』」,佛陀再次颔首微笑。「而第三个问题『妳不知道吗?』,世尊,我知道您的意思是:『妳不知道妳会死吗?』,而我确定我迟早会死,所以我回答『我知道』。第四个问题,世尊,您是在问我死后的去处,对此我仍感到茫然,所以我回答『不知道』」,佛陀听了说道:「善哉!善哉!我要问的意思妳都懂了。」在场的大众这才明白过来。

佛陀于是开示大众道:「悲希卡乐年纪轻轻就了解了这些,你们不知道却还看不起她、怀疑她,没有慧眼的有如瞎子一般,具慧眼者才是真正长眼睛的人。这世界太黑暗了,能在此中洞察的人太少了,就像飞鸟被困在罗网里,能飞上天空的少之又少。」佛为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

此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

悲希卡乐听佛陀说完此偈,立即证得初果,与会大众亦同沾法益。

悲希卡乐随即告别佛陀,捧着纱线赶往父亲的织布厂,此时悲希卡乐的父亲因为久等悲希卡乐不来,伏在织布机上打盹,听到悲希卡乐的声音,猛然惊醒,一不留神牵动了织布机的绳子,织梭迅速飞出,毫不留情的直射悲布卡乐的心脏,悲希卡乐一命呜呼,当场死亡。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令悲希卡乐的父亲悲痛得晕了过去,久久才悠悠醒来,看着女儿的尸体淌满了血,他无助的来到佛陀足下,请求佛陀帮助他解脱这锥心的丧女之痛。

佛陀对悲希卡乐的父亲开示道:「无始劫来,在生命的轮回当中,你已死了无量无边的女儿,所流的眼泪积聚起来可以比拟大海的水了。有生必死,有集必散,缘生缘灭,诸行无常,这一期生命当中,你与悲希卡乐结了一、二十年的父女因缘,幸慰的是在她死前已证得初果入圣者流,你不必再伤心了,赶快修『死念处』吧!」

悲希卡乐的父亲听了佛陀此番开示,心得解脱,即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不久证得阿罗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智缘师父的佛缘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智缘师父的佛缘

智缘师父的佛缘智缘师父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经历,甚至坐过牢,他来寺里的时候比戒嗔现在的年龄还要大。戒嗔曾经听过智缘师父讲一些往事,那还是他出家以前的事情。智缘师父年轻的时候很聪明,十六岁就考上了大学,他...

挽回婚姻咨询有用吗?

挽回婚姻咨询有用吗?

现在有不少公司和个人都有挽回婚姻咨询的业务,有没有用就见仁见智吧,有些人觉得很有用,有些人觉得没有什么用,我之前就没有用上这种方法,但是也挽回了和婚姻。我的故事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先说说前任吧,在一...

吃素减肥、降三高?不知道这6点,吃素更伤身

吃素减肥、降三高?不知道这6点,吃素更伤身

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大家应该都吃了不少好吃的吧。假日吃得太丰盛,身体和体重都受不了。这两天应该有不少人准备吃点素,减减肥,调节一下口味。但大家对素食有不少误会,如果没吃对,反而更「伤身」。误区一:吃...

全球十大素食者旅游圣地

全球十大素食者旅游圣地

1、新加坡有许多印度人和中国人居住在新加坡,这让你很容易就在新加坡找到素食。遍及新加坡的摊贩中心和美食中心为你提供了许多素食选择。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到色彩斑斓的印度餐厅KomalaVilas或连锁店S...

菩萨本缘经

菩萨本缘经

菩萨本缘经 菩萨本缘经卷上 僧伽斯那撰吴月支优婆塞支谦字恭明译毗罗摩品第一若心狭劣者  虽多行布施受者不清净  故令果报少若行惠施时  福田虽不净能生广大心  果报无有量 我昔曾闻。过去有王。名地自...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5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5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曾提到,玄奘在那烂陀寺附近游历时见到过一座鸽子庙,在鸽子庙的东面有一座塔,就叫大雁塔。也许是大雁塔奇特的造型给玄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也许是佛祖化身大雁舍身成仁的故事太过感人,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