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第四十六节 偷犛牛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译文: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最重要的部位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最重要的部位

最重要的部位小时候,妈妈问我,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我花了好多年来寻找正确的答案。开始,我认为声音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对她说:妈妈,我们的耳朵最重要。妈妈说:不对。许多人听不见,但他们生活得很好。...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57.木筏非岸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57.木筏非岸

57.木筏非岸那年冬季,佛陀住在毗舍离。一天,正当他在离开林精舍讲堂皇不远处禅坐时,几个比丘在精舍另一处的园地自杀而死。佛陀知道后,便询问他们自杀的原很。原来,他们是在禅观身体无常坏灭之性后,便对色...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自食恶果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自食恶果

自食恶果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索达吉堪布:选择佛教的理由

索达吉堪布:选择佛教的理由

索达吉堪布:选择佛教的理由 问:我对宗教很有兴趣,如果要选择佛教,最能说服人的理由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上师答:佛教的智悲,其实远远超过其他宗教。尽管其他很多宗教对人类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尤其像美国等...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5)(《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5)(《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5(大教缘起第三) 那么这第十九愿、第二十愿是真实,那么拿第二十愿和第十八愿比,十念必生,那么二十愿是假,十八愿是真。所以到十八愿...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