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第四十六节 偷犛牛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译文: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念经与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念经与成佛

一位刚入门的僧徒向一位有名的禅师请教道:大师,念经能够成佛吗?禅师回答道:不能。僧徒问道:那么我怎样才能成佛呢?禅师回答道:念经呀!僧徒困惑道:大师,你不是说念经不能成佛吗?为何你又要我念经呢?禅师...

达真堪布:可以将《开显解脱道》插进《早、晚课仪轨》里吗?

达真堪布:可以将《开显解脱道》插进《早、晚课仪轨》里吗?

达真堪布:可以将《开显解脱道》插进《早、晚课仪轨》里吗? 问:可以将《开显解脱道》插进《早课、晚课仪轨》里一起修吗?达真堪布答:不能插进去,早课就是早课,晚课就是晚课,都有它的内容。我们修加行的时候...

日常的佛心行禅:一心归去

日常的佛心行禅:一心归去

一心归去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去拿,但要留点,米...

济群法师:分别与执著

济群法师:分别与执著

分别与执著分别,有地前分别和地后分别之分。《道次第》的观修,主要是指地前分别。宗大师认为,地前的修行,应从分别获得无我正见,然后进入无分别。格鲁派的这一修行套路,和唯识的修行极为相似。至于在分别过程...

《楞严咒》背诵技巧

《楞严咒》背诵技巧

你一诵《楞严咒》, 为什么妖魔鬼怪不敢出来? 因为力量太大了, 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 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 所以有人诵《楞严咒》, 就是补天地正气不足。 你一个人念《楞...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我们上一次讲到「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个经文还没有讲完,讲了此章的上半部分,是讲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