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第四十六节 偷犛牛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译文: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后为什么一下子就忘了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后为什么一下子就忘了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后为什么一下子就忘了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后为什么一下子就忘了 问:我闻法的时候听得挺认真,但是一出门就忘记了,怎么办? 答:我们闻法的时候要远离三个过患: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 不老的生命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 不老的生命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王发现国家的老人人口众多,老人既...

凡人想要的太多

凡人想要的太多

凡人想要的太多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心淡如水的明白人仍然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放淡自己的欲望是一项必...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佛菩萨显灵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佛菩萨显灵

佛菩萨显灵我在这里想给各位佛友讲讲佛菩萨显灵在我身上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我被抢劫,歹徒用刀挟持着我,可我就是不把身上的财物给他,眼看就要命丧歹徒的屠刀之下,在僵持不下万般紧急毫无退路的情况下,我默念观...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参考文献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佛教藏文学院一九二六年入藏愿文,由大勇、大刚、能海、法尊、观空师等十七人签名。二、能海上师:舍利弗毗昙禅定品学记讲录。三、能海上师:康萨仁波卿行迹记初稿。四、尘空法师:《五台山广济寺茅蓬...

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为何称之五观堂?因为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如果用斋时,散心杂话,则信施难消,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为五观堂。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着行者用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