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海搜珍:野老迷宝(出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野老迷宝(出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经文】昔有贫穷孤独老人,无业资生,偶得一斧,乃是众宝之英,老人不识,持斧砍树株卖之,藉以活命。砍斫既久,斧渐消蚀。适有外国大贾客,名曰萨薄,见斧,识是异宝,便问老人,卖此斧否,老人言:『我仗此斧活命,不卖。』萨薄曰:『与汝绢百匹,可卖矣。』老人不答,萨薄复曰:『与汝二百匹。』老人怅然不乐,萨薄曰:『嫌少可益,何故不乐?』即与五百匹,老人大哭,萨薄复曰:『绢少再益,何以啼哭?』老人言:『我不恨绢少,恨我愚痴,此斧本长尺半,砍树消损,余有五寸,犹得五百匹绢,是以恨耳。』萨薄复言:『勿须遗恨,今与公千匹绢。』即便立券持斧去。斧所伐薪,烧之,尽成珍宝。

【译语】昔有老人,独身没有妻子,又甚贫穷,不知那里弄来一柄斧头,这斧乃是一切珍宝的精华所结成,老人不识,认作平常斧头,把来砍些树枝,当柴薪卖,将就度日,那斧天天砍柴,砍钝了磨,磨了再砍,年深月久,已磨去一大半了。那天来了一位外国大商人,名叫萨薄,见了这斧,识得是异宝,便问老人卖不卖,老人说:『我靠此斧砍柴度日,不能卖。』古时不用钞票,凡是大数目的交易,往往用绢匹作代价。萨薄听老人这样说,便道:『给你一百匹绢作代价,你有了这许多绢,可以别作生计,何必辛苦砍柴,柴又卖不出多少钱,这样,可以卖了。』老人不作声,萨薄道:『给你二百匹卖不卖?』老人仍不作声,却皱着眉,露出不大快乐的样子。萨薄道:『你还嫌绢少,我可以增加,为什么不乐?这样罢,爽快给你五百匹。』不料老人放声大哭起来,萨薄忙又安慰他道:『嫌绢少,可以加,为什么啼哭呢?』老人道:『我不恨绢少,我恨我愚痴,不识宝斧耳,这斧本有一尺半长,被我把来砍柴,常常钝了要磨,磨蚀了大半,如今只剩五寸,还值五百匹绢,倘我那时不用砍柴,径卖这一尺半的大斧,得价必钜,如今早成富翁了。』萨薄道:『你不用追悔,我竟给你一千匹绢罢。』便立券成交。萨薄持斧而去,此斧所砍的柴,烧时尽变成珍宝。

【译义】『人身难得,东土难投,佛法难闻。』我们僥幸得了人身,僥幸投生东土,又僥幸得闻佛法,该怎样欣喜,怎样宝爱,怎样利用这难得机会而勇猛修持呢?惜多数人不知此理,只管求利图名,一辈子钻营奔竞,莫说名利不能必得,便是得了,又有什么好处?名人还不是一样吃饭出恭睡觉?富人的饭能不能两餐一起吃?富人的衣能不能两套一起穿?无常一到,一些也带不去,却带了钻营奔竞以及享用时的罪业。三涂苦果,长劫难超,这还是浅一层的说法,说深一层,则无论富贵贫贱,本来幻妄,如虚空华,人们不知是幻,认以为真,尽在幻妄中拼命努力,是以生死轮回,永难超脱。譬如戏剧演员,上台时把剧情认为实事,反忘了自己本来面目,何处是本来面目?下台卸去化装时便是。演员但知演戏,忘却本身,便是愚痴。若做人但知妄幻的人生,忘却自己的佛性妙明真心,一样是愚痴。而且演戏太认真时,于本身初无损害,做人太认真时,却使妙明真心愈昏蔽而不能显现,其愚痴更甚于演员也。故世人不知利用此身以学佛,但以奔竞名利,虚过一世者。比喻起来,真像野老得斧而不知宝,但知斫柴博微利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被下和合术什么感觉?和合术亲历者为您讲述

被下和合术什么感觉?和合术亲历者为您讲述

我和我老公从认识到现在已经11年了,今年情人节的前两天,他跟我说他喜欢上了另外一个女孩(说是女孩因为她只有24岁,我老公37岁),而且在一起已经3年的时间,我很震惊,我完全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竟然在我身...

苦肉计挽回前男友有用吗,有什么用

苦肉计挽回前男友有用吗,有什么用

苦肉计挽回前男友可能一次两次可以成功,但是长期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如果想要这样做,其实建议放弃。如果想让自己顺利挽回前男友,建议还是多学习一些挽回的方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过一些,前男友才会...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修行如法和不如法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修行如法和不如法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修行如法和不如法 上师经常讲“修行要如法”。那么,什么是如法,什么是不如法呢?达真堪布解答:什么是“如法地修行”?简而言之,就是按次第、一个一个尽心尽力去做。法门有很多,修行的层次...

丰子恺:素食以后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这会大醒法师来信,要我写一篇素食以后,我就写些。我看世间素食的人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我的素食是主动的。其原因,我承受先父的遗习,除...

悟殷法师:记《中国佛教史略》之特见——真空妙有与真常唯心(节录版)

悟殷法师:记《中国佛教史略》之特见——真空妙有与真常唯心(节录版)

壹、前言民国三十二年,印顺导师和妙钦法师合著的《中国佛教史略》,可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的纲要书,短短的九十余页,提纲挈领地解析印、中佛教思想流变的过程,中国佛教各时代,各宗、(具有代表性之)各人的重要思...

修行功夫,如鸡孵蛋,不进则退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讲解

(注:地藏王菩萨过去世为婆罗门女,为知亡母去处,去寺院求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感念其虔诚,出音声安慰,告知她归家一心念佛,则知其母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博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这个婆罗门女就遵照佛的教导,礼完佛之后,“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因为她想她妈妈,她还是有目的的,要是不想妈妈,她就不求佛了。因为想她妈妈的缘故,就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圣号,念了二十四小时,“经一日一夜”,这就是下死功夫。

“忽见自身”,就看见自己的身体,就是心看见身,她自己感觉到她自己的身体到了一个海边。这个海边的海水跟我们平常到海边观风景的海水不一样,那里的水都开了,“其水涌沸”,热度很高,跟我们烧的开水一样。在水上还有很多的恶兽,“尽复铁身”,这些兽不是狮子、虎、狼的肉身,都是铁身。在海上飞走,“东西驰逐”,东边跑到西边,西边跑到东边,干什么呢?吃人,这就叫地狱,虽然没有说出地狱名字,但是到这个地方就是地狱。

“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这些猛兽在海上东边跑到西边,西边跑到东边干什么呢?因为上面有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在海中一下子没下,一下子升起,这些恶兽就争抢着吃这些人。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夜叉就是饿鬼,种种形状,有的手很多,有的眼睛很多,有的头很多、脚很多,有的脑壳很多。“口牙外出”,牙齿都长到外面,牙齿快的(锋利的)就像宝剑似的,“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这些夜叉专门撵这些人,让他们靠近恶兽,虽然恶兽在海上追,这些人是逃避了,但是夜叉就围着不让他们往别处跑,“复自搏攫”,他自己也抓着吃了。

“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就会怕到不敢长久看。婆罗门女不怕?因为她在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并不恐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这个时候有一位鬼王就过来了,可能是主持这个地方的负责人,也就是负责的鬼,“名曰无毒”。这个地方指的“毒”,要是形容法的话,贪、瞋、痴叫三毒,大概所有到这个地方来的众生都是三毒严重的。这个鬼王叫“无毒”,他已经超出了,没有贪、瞋、痴,乃至于断了烦恼。他就很恭恭敬敬地对婆罗门女行礼,来迎接她,也称她为圣女,“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这个鬼王称婆罗门女是菩萨,为什么称她为菩萨呢?能够到这个海边来的,有两种力量能来:一种是业力,业力就糟糕了,那就变成被恶兽吃的众生;二种是神通力。这婆罗门女当然不是因业力而来的,神通力呢,因为她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圣号,以佛的神通力,所以能到这儿来。无毒鬼王称她为圣女,是因为能到这儿来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菩萨,所以称她为菩萨。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婆罗门女就问这位无毒鬼王说:“这是什么地点?我到了什么地方?”“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这个地方就是到达地狱了,第一重海,里头还有海,多少重呢?有八重海,到了第八重了才是咸水海。经上说,这海一共宽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华里,在咸水海建立的,才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四大部洲,咸水海的中间有座大山,这座大山叫迦罗,是纯铁的,也叫铁围山。

婆罗门女就问无毒鬼王说:“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她问话的意思,就是不肯定,“我只是听说铁围山里头有地狱,是不是事实呢?”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不错,实在是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我怎么来到这儿?“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一个是你有业力,一个是你有神通力。

婆罗门女的神通就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神通,让她念圣号而到的。就像我们念阿弥陀佛圣号能到极乐世界一样,要是不念阿弥陀佛圣号,十万亿佛土你到得了吗?一个佛土也到不了!连四天王天、忉利天都去不了,能到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去吗?是阿弥陀佛圣号把你送去的!

婆罗门女能够到铁围山来,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让她念圣号而来的,所以,为什么要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圣号呢?因为要能看见她母亲的缘故,不念是看不到的。我们假使不念阿弥陀佛,到不了极乐世界,必须念阿弥陀佛才能到极乐世界,那个时候也是两种:一个是佛的威神力,一个是你自己的业力,那个业不是这个业,那是你做的极乐世界的净业。业有善、有恶,那个是善业,这个是恶业。她的妈妈到这儿来是因恶业来的,她也到这儿来了,她到这儿来找她妈妈是因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威神的力量。

就像我们人间一样的,现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都在我们的地球上,四大名山都有;乃至于我们这儿也有,有缘的话你就会见到。你的业力跟他的业力结合了,你就看得到;你的业力跟他的业力不结合就看不到。也许在梦中,或者你也像婆罗门女这样求,他会给你示梦。《地藏经》说的很清楚,你念得恳切,他就示现,你能够见到,但是,不是究竟见到;如果究竟见到,是证得了,永远不离了。

如果相应了,见了以后,如果功夫又没有了,那时又见不到了。所以用功夫要像什么似的呢?人家形容说像鸡孵蛋,如果它孵蛋,温度到了一定程度,达到目的了,那只小鸡就孵得出来。如果今天孵一下子,明天又跑了,所谓鸡抱不成,就鸡跳窝,这颗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我们念佛修行也如是,今天不晓得什么大心发起来,拼命地用功,明天发生一点儿挫折,“哎哟!不信了,令我瞎费一些事。”完了!又不灵了,这样绝对得不到。说地藏王菩萨的因地,我们也得这样做才行,不这样做,希望会落空的。

你的业力跟地藏菩萨的业力结合了,你就能…

修行功夫,如鸡孵蛋,不进则退《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讲解(注:地藏王菩萨过去世为婆罗门女,为知亡母去处,去寺院求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感念其虔诚,出音声安慰,告知她归家一心念佛,则知其母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