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能做到3点,感应自来,不再多言,因果自有定论

作者:我闻佛心

人的一生,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历经沧桑,人来人往,你就会明白,好像所有的经历都是安排好的。对于学佛人来讲,其实和所有事情一样,也是注定的,用佛家的话语来讲,就是有善根,因缘和合,学佛的机缘成熟了。

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学佛的目的在于使人静心。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每个人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对于学佛人来讲,只要做好以下3点,就能受益,获得感应,增加信心。

第一点、一切不良习惯,丝毫莫沾。

对于在家人来讲,佛法的戒律并没有那么苛刻,但是我们要对外面环境的奢侈繁华,看得破,不占染恶习。如果一边念佛诵经,一边恶习不改,坏事做尽,学佛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因果有报,丝毫不虚。

心中学佛就要每天定好功课,按照定好的时间去做,只要诚心,日久天长,自然心净。念至心净时,自己的境界,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感应不可思议,只可意会。

第二点、一切外缘,能减少就减少。

学佛就要对一切缘,不爱不憎,不取不舍。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修行。学习佛法看似高深,实则就在生活中,佛法不离世间法。很多人认为学佛就要“放下”,于是就要放弃事业、家庭等,其实真正的放下,是放下对它的执着。

对家庭要尽职尽责,对父母长辈要尽心尽孝,这是学佛弟子最基本的心性。放下是要放下执着心,欲看淡执着,须深信因果。世间所有富贵功名等等,皆如梦如幻,转瞬既空,丝毫靠不住,所以对于外缘不要执着,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开,感应自来。

第三点、念佛用功,不可好奇,不要求感应。

学佛念佛,当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会有些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也是佛菩萨加持,给予我们学佛的信心。但是在学佛诵经的过程中,不要贪图玄想,喜欢追求感应,希求在梦中能够见到菩萨,这种思想,容易起魔。

有求感应的这个念头,就把自己的清净心破坏了。感应不是求来的,而是自然产生的效果,这一点,学佛人一定要谨记在心。如果真的是有诚意、有清净心,什么都不求知,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念到底,亦不怕死,也不贪生,无福不可求也。

作为真正的学佛人,世间的不良嗜好,皆应断除,不然根本谈不到修行。语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生不到彼岸去,更待何时度此身;此生再将人身失,必将轮回千百世。

人生几十年,今生遇到佛法,应及早努力,常念弥陀佛,心地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明白世事复杂,一切随缘,你会知道佛法无边。不再多言。请诸位自己努力,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般泥洹经

佛般泥洹经

佛般泥洹经 佛般泥洹经上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与越只国不相得。欲往伐之。自与群臣共议。越只国富。人民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

自立法师: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自立法师: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以上这段经文,就是对世间的一切假相,以及就著我们的真如本体,真假两方面同时加以观察。佛言,就是释迦牟尼佛说...

挽回女友的正确挽回方法,你知道吗?

挽回女友的正确挽回方法,你知道吗?

很多的分手情侣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分手的时候,会感觉很难受,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深深爱着对方。那是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这种感情,因而会对爱情熟视无睹,一旦失去了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人性与誓言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人性与誓言

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阿文,弟弟叫阿武。哥哥老实,弟弟心眼多;俩人在一起时。弟弟总能用巧言哄得哥哥的东西,然后发誓说以后一定还,为此哥哥吃了不少亏,可哥哥一点都比计较,还总把最好东西留给弟弟。转眼间兄...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苦乐部 第九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苦乐部 第九章

苦乐部 第九章如婆沙论说。鬼中苦者。即彼无威德鬼。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岂得逢斯甘露。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纵得入口即腹烂燋。然如斯之类。岂不苦哉。第二鬼中乐者。即彼有威德中。富足丰美。衣...

没有“一心不乱”,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接引吗?——《大宝积经》

没有“一心不乱”,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接引吗?——《大宝积经》

余晓悟,2010《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若我成佛。於他剎土。有諸眾生發菩提心。及於我所起清淨念。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極樂。彼人臨命終時。我與諸比丘眾。現其人前。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雖不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