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家富提携亲戚

钟茂森博士:家富提携亲戚

【家富提携亲戚。】

这个字面的意义都很浅显、很易懂,就是家里如果富裕了,要帮助自己的亲人,不能够自己独富,独富就不能久享了。古人有所谓「物恶独胜」,自然的造化都是这个道理。物就是一切万物,第二个恶是厌恶,一切万物都厌恶你独胜、你独富、你独善、你独美,就你美,就你好,别人不好,这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家富了,自己家境好了,多帮助亲人。所以下面安士先生在发明这一段里面讲到,说「富者当自念曰」,富裕的人自己要这样思惟,「同是人也,彼何其贫,吾何其富,必吾之宿生,稍知植福,而彼则未能耳」。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他们会贫穷,而我自己会富裕?必有原因,原因是前世的,佛家讲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现在享受的,你有富贵,你前生修了善因,你布施。布施财就得财富,布施法就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就得健康长寿,你有布施你就得到这个福,他们没有布施就没有这样的福分,这很公平的。所以这是我自己宿生知道植福,他们没有这么做。既然知道这是因为因果使然,就没有什么自己觉得了不起,我现在虽富,假如不能够继续行善修福,将来就贫穷,福享完了就穷了。他们是贫穷,可是他们懂得修善植福,他们将来就富,这自然感应之道。

下面这里说,「假使宿生未尝作善,吾今安得如此受用」?如果不是前生做过一点善行,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受用的。「然当享福之时,又当作修福之计」,这句话重要,享福的时候要懂得为未来修福,这是有智慧的。可是世间人有几个晓得这个道理?在享福的时候统统都迷惑颠倒,极尽享受之能事,而却对需要他帮助的人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这是把自己的福给折了,这福很快都享完了,将来就变成贫困潦倒。所以这下面说的,「譬如食果,当留其种於来年,亦如点灯,当资其膏於未熄也」。这两个比喻都是劝导我们为未来著想,我们想要吃果子,那得种果树,吃的果子就会留下果核,这个种子,种子把它种下去,来年它还能结果,这样生生不息,你的福报就源源不尽。点灯,这是古代点油灯,用这些油膏,这是一种点灯它的燃料,它还没有熄灭的时候我们就要添油了,等它熄灭了之后那添油也没用。所以这是什么?想到享福不要享尽,要为后来著想,为自己后世著想,为自己子孙著想,这就是聪明人,他的福就会长久,没有用完的时候。

下面一段说到,「世俗称富为从容者,以其缓急可通,无窘迫之状耳」。世间人都以为一个人富裕了,他什么都顺心、顺意,这是最大的福了。

从容是我们讲的万事顺意,他缓急可通,他样样都很顺利、很通畅,不管是做缓的事还是急的事,都能做得成,他没有窘迫之状,绝不会没有钱用,大家都以为这样是叫从容,这样叫有福。安士先生不以为然,他下面说到,「彼守财之虏,惟恐亲戚缠扰,先做窘乏之容,使人难以启齿;以为财多则有之,以为从容则未也」。所以从容,你要看他是不是真的得到这个受用。如果是有钱的人是个守财奴,一毛不拔,不肯布施,自己家里富裕了,亲戚来求助,这个时候我不愿意借给他,担心他来缠扰我,所以故作姿态,说自己很穷,说自己没钱用,这是常有的事情,让人看见就很难启齿,不好意思再问你要,好像你那个穷酸的样子比我还穷,怎么好意思再跟你要。这个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笔下写的葛朗台,这个老葛朗台就是这样的一个吝啬鬼,他家财万贯,可是家里的穷酸样,真是就是让一个穷人看到了都觉得寒心。他是故作姿态,连他最爱的女儿,只给她吃那些干面包。你说他是从容吗?你说他是有福报吗?所以一个吝啬的人他是没有福报的,虽然他家里很有钱,或者银行的存款很多,银行存摺上的数字后面很多个零,以为财多则有之,你说他有财吗?真的也是挺有财的,以为从容则未也,你说他是从容?你说他是有福报吗?就不是了,未必了。所以安士先生引「《庄严论》云」,《庄严论》是一部佛经,他说「知足第一富」,什么才是真正的富?不是说你那个存款上的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那叫做富,第一富的人是知足的人,知足的人他什么都不缺,那些不知足的,哪怕是钱再多,他都觉得不够用,亿万富翁他还有很多不得到满足的,他还不够用那些钱,你说他富吗?

所以我们师父有一天跟这些居士们谈起来,他说他自己从来是身无分文,为什么?他不需要钱,没有用钱的地方。你问他,他什么都不缺,这个东西不再需要了,够了,这真正是第一富!他如果是很有钱,但是要什么东西还缺,你看他哪是富?知足古人讲常乐,不仅是第一富,他也是第一乐。这个乐怎么样子得到?要从多布施,对自己要少欲,对别人要多施。所以《优婆塞戒经》里面讲到,「若多财宝,不能布施,亦名贫穷」。就像这个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是当地最有钱的人,金币都藏在他的地窖里面,每天打开门去看一看,让他自己眼睛满足一下,然后心满意足的走了。可是他的受用还是非常的可怜,到走的时候眼睛一闭,一个金币都带不走,很贫穷。为什么?他不能布施。肯布施的人家里未必有钱,可是他很快乐,而且他将来必定是有大福报。所以我们继续看安士先生举了两个公案,第一个是叫「菜羹得名」,是出自於《宋史》。我们看《安士全书》,读这一部《阴骘文》的「广义节录」,真的是不仅学到了道德,而且还增长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你看他这里是旁徵博引,引用的这些典籍有一百多种,所以学了这一部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历史的一个综合知识的学习,所以这部书实在是太好了。这个《宋史》里面讲到这么个故事,在宋朝太宗年间有一个人叫张泌,他是在史馆里面做公务员的,公务员俸禄并不是很高,可是他家里吃饭的人常常都是很多很多。有一天皇上知道了,就把他召来问,说你家里为什么吃饭的人这么多?你哪来的钱供养这么多人?张泌就回答说,臣的亲戚很不少,而且都在乡下,他们还是很贫穷的,甚至有吃不上饭的,我自己的俸禄虽然不多,但是自己用不完的,所以我分给他们一起用,而且我家里吃的饭都是普通菜羹而已,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那个就买不起了。皇上听了以后就半信半疑,就想要调查个水落石出,有一天选了一个日子就来到他家来突然袭击,看看他家里这些人到底吃什么,结果一看,果然都是粗菜淡饭。於是皇上就很称赞张泌的行为,特别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张菜羹,用菜羹给他起这名字,这也是褒奖他,是什么?宁愿自己吃得节俭,跟这些亲戚们一同共甘苦。所以这种德行确实令皇上、令万民所敬佩。

安士先生在评论里面讲到,说晏子,这是齐国,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晏子他一件狐裘,我们说皮袄,穿了三十年,而且祭祀的时候食物都不装满,可是他的亲族、祖先都得到他的恩惠。他是什么?舍自己的俸禄,让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最低的程度,而尽量的周济他人。而且祭祀祖先,虽然祭祀的食物不是很多,但是祖先也得到恩惠。宋朝的范文正公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范仲淹他也是出身於贫寒,他这个范家的亲族都是很贫困的,范仲淹当了官以后,舍自己的俸禄养活了几百家的亲族。自己非常节俭,到死的时候他的儿子给他买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为什么?家里所有的钱财统统布施,『家富提携亲戚』他做得最好。所以如果能够在自己家境比较好的时候多多帮助亲族的人,亲族的人就很感恩戴德,这是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要强。他们真正需要你救济的时候你去救济他们,施予恩惠,他们的感恩比他们自己已经好起来了你给他送一点礼物,你说哪个强?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让人感恩才做的,这是修福,我们要懂得施这种恩田、施这个悲田。恩田是对我们有恩的亲人我们更要帮助,纵然对我没有什么恩德的这些人;但是他们很贫困潦倒,我们也要施予恩惠,这是种悲田。

下来我们看到第二个故事,讲到「大愉快事」,这也是出自於《功过格》里的。说的一个人叫罗惟德,他在任职的时候,有一天去拜见一位叫刘寅的人士,对他就兴高采烈的说,说我今天遇到了一件最快乐的事情。刘寅就问他,是什么事情,这么快乐?罗惟德就说,刚才我碰上了十几位贫穷的亲戚,因为这饥荒年,他们从远方来找我,我就把我平时积累的薪水、俸禄全部都送给他们,全家人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阻拦,所以我感到真快乐。你看看这个罗惟德是什么存心?心里真的是纯善,他就是念念想到帮助别人,如果不帮助别人反而不快乐,帮助别人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这种人厚德,厚德之人得厚福。所以《景行录》上有一段话讲得好,它说「富贵之家,有穷亲戚往来,便是忠厚有福气象」。这都是教我们如何看一个人、看一个家,看他有没有厚福。怎么看?他富贵的人,家境好,你就看到他常常有些穷亲戚来找他,这个家必定是有福,这气象摆在这里。所以我们说看相怎么看?就从这些事相上面看,就能断定他将来有没有后福。有亲戚来往,这种人是什么?必定是他常给亲戚恩惠,所以他们来找他,这说明这家人忠厚老成,为人厚道。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社会上的人,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先富起来之后就跟这些原来的穷的亲戚断绝来往,好像跟那些穷人来往是一种可耻的事情,很讨厌他们。这样的存心是福最薄的相,自己已经到了刻薄的这个地步上了,你说他能容得下福吗?所以仔细看这种人,不会有几年,必定衰落。所以这二、三年富起来的人不懂得修福,眼看也是二、三年就穷下去了。好,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句,第三十五句:

【岁饥赈济邻朋。】

这个是讲到遇饥荒年要多加对邻居朋友的救济。安士先生在发明一段讲到,「救荒之策,有施於已然者,有施於未然者」。救荒这是救济饥荒年这种策略、这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施於已然」,已然是已经发生了,灾难已经来了,大家已经真的是发生饥荒了。这个时候怎么救济?这个是要施,就是布施,要想办法,这是一种。第二种是防患於未然,事情还没发生,在饥荒来临之前我们就要想到预防饥荒,这统统都是讲救荒之策。所以这个赈济它的意思不仅是发生之后才赈济,发生之前预防也是赈济。下面安士先生为我们解释什么叫施於已然?什么是施於未然?「请蠲国赋、截留漕米、劝募设粥、严禁籴客,此施於已然者也」。这是讲到请求免去,蠲是免去,国家的赋税,这是饥荒之年,人民百姓已经很苦了,请求国家减免税收,这是考虑到百姓,或者是截留公粮,就是公家的财政要尽量的减少支出,或者是多留一些以备急需,或者是劝导社会这些有能力的富贵的人他们来布施。设粥是施粥,饥荒年,常常有的现象,因为百姓没有饭吃,富贵的仁人长者就开了粮仓去施粥,这是大好事、大善事。我们最近看到新闻上有个报导,前不久温州这个地方就有一位善人,他天天去施粥,他还摆上很多桌椅免费的给大家喝粥,凡是有路过的,你想来吃一碗粥,你就可以坐下来,统统免费。确实每天都有上百人排队在领粥,即使是在我们富裕的地区,还是有贫穷的人,这是利用社会民间的力量来救济。严禁籴客,这个籴字就是买卖这些粮食的商贩,他们从中牟利,特别是在饥荒年,如果一般的商人没有道德,这是正好牟利的机会,他们从中牟利,苦的是百姓,所以国家严禁这个时候有这些投机商贩来这里把米价、粮食的价格炒高,这都是赈济的方法。

下面说到,「开泛河渠、高筑圩岸、务本节用、储粟裕农、募民开垦、严禁张簖宰牛,此施於未然者也」。什么叫施於未然?饥荒年没发生我们就要预防,保证粮食生产。所以这里开泛河渠,这是在灌溉上面我们要做好,保证粮食生产的顺利。这个高筑圩岸也是能够高筑堤岸,开渠挖河,兴修水利,大兴灌溉,保证生产。务本节用这是要节俭,而且储蓄粮食,保护农民。我们现在国家真的是历史破天荒第一次,把所有的农业税都给免了。这是什么?防患於未然。政府国家现在只要有这个能力,能够让农民现在免去赋税,这是裕农,中国农民的人口最多,让农民的心能够平,这是国家能够安定。募民开垦,募是劝募,号召这些百姓去开垦、种植。当然这个开垦在古代这是应该的,为什么?古代耕地很少,荒地很多,所以开垦有利於扩大粮食生产,可是现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高超了,大面积的开垦土地反而破坏生态。我们这是提高土地的生产,保护耕地,不能够无限的扩张那些现代化厂房或者是住宅用地,保留耕地,我们现在应该这么做。严禁张簖宰牛,张簖是拦河来捕鱼,这一拦河就会影响水利,就会造成灌溉上的问题,影响生产。宰牛是宰杀耕牛,古代耕牛是用来耕田的,它是劳动力,所以应该要保护,更何况捕鱼、宰牛是杀业,杀业又是造成灾难的一个原因。所以做这些事情都是预防饥荒的发生,防患於未然。

下面说「救之於未饥,则用物少而所济广,民得营生,官无阙赋。若至饥馑已成,流殍满道,而后议蠲议赈,则所济有限,而死亡者多矣。独言邻朋,举小见大也」。这是讲到救饥要救之於未饥,饥荒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救了。这样的方法好,用的资源少,损失少。所以用物少而所济广,所济的这是万民,范围广泛,而且百姓得以营生,安居乐业,不会被饥荒所迫,而且官府它也有照常收到税收,经济不会受到影响。这是防患於未然,比救患已然要强。下面也是这么说,若至饥馑已成,已经发生了饥荒,流殍满道,殍就是饿死的尸体,真正饥荒的时候一片片的饿死了,这个时候再去商议要免国税,要如何赈济,这样的赈济很有限,而死亡的人就很多。所以这里讲到赈济邻朋,其实邻朋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这里用讲邻朋是举小见大,举一个小的,就是我们周围的邻居、朋友,可是我们的心量要广大,放眼世界,天涯若比邻,天下都以同怀视之,都是朋友,所以邻朋就代表了万民,这是举小见大,我们要懂得。现在这个饥荒也是泛指,不仅是指粮食的饥荒,现在确实也面临了这个困境。联合国已经宣布,二00八年世界粮食大量减产,确实要进入饥荒,今年、明年饿死的人会很多,特别是像非洲这些穷困国家,如果还遇上什么天灾人祸,那真的是民不聊生。这个怎么样防范?要赶紧采取措施。不仅是自然气候带来的饥荒的灾难,还有人为的,像今年发生的金融风暴、金融危机,就等於饥荒一样,影响了多少国家的经济。美国已经大面积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要倒下去了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受到严重创伤。有专家认为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比一九二九年的那次经济大衰退要更令人忧虑,这个我们又要怎样去预防、去赈济?

一个国家的国运,一个世界的世运,说到底都是跟众生业力有关,是众业所感。这个业必定是有不善,才感来饥荒,感来这些金融经济的危机。所以安士先生底下说,「水旱灾荒,原从悭贪、鄙吝所致,盖众业所感也」,这是把这个根本原因点出来了,水灾、旱灾、饥荒,包括现在的经济金融危机,怎么来的?根本原因是众生悭贪、鄙吝这个业所致。悭贪是饿鬼道的因,不肯布施或者是贪得无厌,感来的就是贫穷的果报。一个人悭贪、吝啬一个人就要受这个灾难,大众一起悭贪、吝啬大众一起受这个果报,众业所感。这个话说出来不学佛的人他就不能够接受,好像是本来人们已经有灾难了,为什么你还这么说?所以这个话真的对外还不能说,明明是事实,说出来也怕伤人的心,但是确实是这样的情况。要改变这个情况必须要修福,怎么修福?多布施。贫穷能布施吗?能,再贫穷也能布施。像《了凡四训》里面讲到的一位贫女,乞讨为生,得来两文钱,两文钱就像我们现在讲的算是两块钱人民币这么少,可是她把这两块钱统统都拿到寺院去布施。寺院真正的功能是从事佛陀教育,从事正法的教育,启发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所以这个功德很大,你等於是帮助复兴正法的教育。这是她全部的财产,结果寺院的主僧、住持他有神通,他能知道这位贫女她的诚心,於是亲自代她忏悔、回向。后来这个贫女福报现前,入宫做了妃子,富贵了,想到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当时诚心布施的结果,所以她要去报答,要还愿。就带著千两黄金,带著很多这些婢女、侍从浩浩荡荡来到寺院里面去布施,结果这个住持没有亲自出来,叫一位小和尚代他去应付一下,帮她忏悔、帮她回向。这个妃子就心里有点不高兴,就来找这个住持问,说我当年是一位贫贱到极处的小女孩,我只布施两文钱,为什么您当时亲自给我做回向,我现在布施一千两黄金,你都不肯给我回向?这个住持微笑著说,过去你布施虽然是两文钱,但是用心非常诚恳,不是老僧亲自出来代你忏悔不足以报德,而今你已经富贵,千两黄金对你不算什么,你这个诚心远不如当日,所以我请我的小徒弟代劳就足矣。你看看修福、做功德、忏悔业障,哪是看你布施的钱财有多少,看我们的诚心。所以穷人能不能修福?一样能修福,即使什么东西都没有,没得布施,也要有一颗爱人、助人的心念,这个心就生福。所以这个事情必须要靠教育才能办得到。

你看安士先生下面说,「若用其心於赈济,则未来之饥荒亦免矣」。能教人发心去帮助别人,赈济困境的人,未来的饥荒、未来自己的困境也就免除了。这里教我们用心,用其心於赈济,没有强调要用财,如果没有财用心一样的,可是这个心要真心,有财必定是全部舍财这才是真心,没财的时候,没得舍了,也要有随喜别人施舍的这个心,要有这个心只有靠圣贤教育。所以《礼记 学记》里面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要建立一个国家政权之后,第一要办的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圣贤教育,这是让民心向善,国家自然太平。现在世界一样的,和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在国际上参加这些和平会议,大力的呼吁一定要办教育。这个教育由谁来办最好?国家来推动,媒体来播放,从每一个民族的、宗教的里面请这些高人。什么是高人?真正有德行、有学问,他不仅是能说,而且能做的,把这些古圣先贤的典籍、经典抽取出适合於现代人的,跟大家宣讲,办班教学,这是和谐世界之道。所以在二00六年十月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这个总部,办了一次大型的会议活动,邀请我们师父做一个主题发言,师父就是提出,要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唯有靠团结宗教、办班教学。团结宗教目的是稳定社会,同时从宗教的经典里面找出那些真能够劝人断恶修善的这些经句来宣扬。

所以我们师父在最近,他自己从九大宗教的经典里面选出了一些经文,这经文都是做人的道理,都是伦理、道德、因果方面的,把它集结成一本书。每个宗教的经典里面选取出来的经文不超过一百句,在我们发现,原来所有宗教讲的这些价值观都是相同的,都教你怎么做人。这才能够深信老祖宗的教诲,「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宗教的教诲都是圣人自性性德流露,讲的都是本善,所以都是一样。既然是一样,那宗教之间怎么会有冲突?用这个来教学可以化解宗教冲突,宗教冲突没有了社会这就安定了一大半。现在很多你看所谓恐怖主义这些活动,都是打著宗教的名义,大众就是因为不了解宗教,所以被迷惑,才有这些所谓极端分子出现。极端分子也是很可怜的,他们也是被迷惑了,假如他们也接受教育,知道自己真正宗教的教义,怎么会有这些恐怖事件发生?宗教不会讲恐怖的。所以教人断贪瞋痴,断这些恶念、恶行,这就断了灾难的根源。所以赈饥要赈之於未然,救难救之於未然,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力的推广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安士先生下面注解继续说,「《经》云:人寿三十岁时」,这个时候「有饥馑灾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夜无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尽阎浮提,所存不过万人,留之以为当来人种」。这佛经上讲到,人的寿命到平均三十岁的时候,就会有饥馑灾发生。那么我们的寿命佛告诉我们,有减劫、有增劫,最大、最高的寿命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十岁是人平均年龄最少的,然后又开始变成增劫,叫做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十岁之后又是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这是有减劫、有增劫。我们现在是处在减劫,佛在世的时候人平均年龄一百岁,我们现在已经过了三千年,所以现在平均寿命是七十岁。等到平均寿命是三十岁的时候就会有大饥荒,那是七年七个月七天草木不生,不下雨,所以饿死很多人,白骨遍野,尽阎浮提,阎浮提是地球,整个地球上剩下的人口不会超过一万人,这些人留下来的是将来的人种。这都是什么?因为人的共业所感,有这个饥馑劫。我们如何来避免饥馑劫发生到自己头上?「《婆沙论》云」,这是佛经当中讲到的《婆沙论》,《婆沙论》是这么说,「人若能以一抟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於当来世决不遇饥馑之灾,此种救荒,尤属泯然无迹」。你看《婆沙论》里面就讲到,我们如何避免饥馑劫,如果有人能够以一抟之食,就是我们说一碗饭,很少,比一碗饭都少,这一抟,给人家,供养人,供养最重要是发大悲心,你是大慈大悲,真诚的去救众生的心,悲心,悲是拔众生的苦难。那么大悲?大字是没有条件的,不求回报的,不希求名利,不希求果报,完全无私的去帮助别人,这是大悲。用这种心布施饿者,饥饿的人,这个果报当来之世决定不会受到饥馑的灾祸。你看这是佛法教育我们,所以佛法的救荒、赈济是泯然无迹,真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你接受了这个教育你自然你就会断恶修善,自自然然你不会受到这个灾难,你得到好处了,好像没有什么行迹,这是佛法伟大之处,防患於未然。所以如果正法始终都是普及的,都是人人能够认真修学,这天下哪有灾难?现前这个世界就转成极乐世界了。所以要赈济这些饥荒、灾难,我们怎么做?既然走上了圣贤教育之路,终其一生要努力的修学,常常的讲学来帮助众生,能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化灾难於无形,这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做这种赈济比灾难发生了之后拿著饭食去救济人那个功德还要大,大得太多,这是防患於未然,救护於无形。

下面安士先生举了几个故事,这里我们就讲一个,时间也快到了,我们只讲一个故事,它是出自於《隋书》,隋朝历史的故事,「因荒酿祸」。这是在隋朝末年,在马邑这个地方发生了大饥荒,当时这个太守王仁恭竟然关闭粮仓,不出来救济。当时有一个人叫刘武周就对著大众说,现在我们百姓都饥饿到极点,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那个姓王的太守竟然见死不救,他哪里配做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把他铲除掉。所以他就敲起牛皮鼓,对众宣誓,说我们不能甘心等死,我们要去抢粮仓,你们大家跟著我一起去。结果大家因为都是饥民,有人这么一召集,就跟著应和,结果大家起来造反,杀了太守王仁恭,开仓赈济,很多地方也响应。这个刘武周当然他有他自己的私心,想著利用这样的一种饥荒年好巩固自己,发起一种所谓的叛变,后来他果然就自称为皇帝。但是他结果还是被杀了,因为他不是为民著想,他是为自己。造成这样一种社会的不安、动乱,虽然有刘武周他的怂恿,可是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王仁恭这个太守没有仁慈心,不能在这个时候开仓赈济,所以酿成这一场祸乱。所以我们就懂得在饥荒之年,赈济灾民这是稳定的要素。后面还有几个故事,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留待明天再跟大家分享。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冒犯天威)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冒犯天威)

慧远 (冒犯天威)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着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也在其中。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着。大殿里静悄悄的。此时,北周刚刚灭了...

忏悔,我亲历的邪YIN因果报应

忏悔,我亲历的邪YIN因果报应

 从小到大的邪淫史,让我经历了很多不顺和痛苦。手淫和婚外恋让我不只一次在梦境中体验了地狱的景象。在真正认识佛法之后,回想起这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邪淫及婚外恋是真的会现世消减福报,...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一)

任杰: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一)

丑二、广释2广释体性分三:1、结合:遣除色等想等说五颂(有法),有所为者,谓有问见道不退转诸行状相如何。名答问所显十六行相是所为故,名结合所问如何是刹那性相,谓明诸相论说五颂。2、根本:广释见道不退...

真心如来藏与佛心有什么区别?

真心如来藏与佛心有什么区别?

真心如来藏与佛心有什么区别? 问:师父讲讲,真心如来藏与佛心有什么区别?阿弥陀佛。 明证法师答:真心如来藏是在没有成佛的时候,对真心的称呼。佛心是成了佛以后,对真心的称呼。就是这个区别,究竟是什么区...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欲食半饼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译文多吃了六个饼子有个人肚子饿...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且再说一位亦是住在万斗六的老师姊,名洪连弥的,他有一位孙女名黄敏,现年十八岁,他自小就受奶奶薰习,八识田中就种下了佛的种子;到十三岁国民学校毕业后要考初中时,自己就会祈求佛菩萨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