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不一定是坏事,佛经很多地方提到重罪轻受!如何识别和转重罪为轻受?

佛经有很多地方提到“重罪轻受”,也有很多人知道有“重罪轻受”这么一回事!

但当很多学佛者身临其境面临困难逆境时,常常会怀疑是否学佛方向对了,甚至退失道心怀疑是否该学佛?

所以当我们遭遇困难逆境时,不妨多看看佛经怎么说,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破迷开悟!

============1、佛经很多地方提到重罪轻受======================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非一切人,唯有愚智

。。。。。。

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狱极重之业现世轻受;愚痴之人,现世轻业地狱重受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得无垢女经》

除恶菩萨曰:“我心安住观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若彼众生有恶业行应受报者,

彼见法故现世轻受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若彼复能经一日夜。受持斋戒诵此咒心。

所作罪业现世轻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所住之处人非人等不能损害,唯除宿世定恶业因现在应熟,

或转重恶现世轻受

《佛藏经》

教离杀生舍其杀业。于佛法中而得出家无有障碍。得出家已近善知识得沙门果。

是人现世轻受罪报

。不障圣道得免三涂。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

若复此人由先恶业。财命色力内外所资悉皆短乏。所求不遂亲爱别离。国土荒残王贼衰难。

由此经力现身轻受

。或暂头痛或得恶衣恶食。或遭骂詈及余毁辱。往诸业障即自消除。

《大宝积经》

时,无垢施女谓离恶趣菩萨:“善男子,汝言我作是念:‘诣舍卫城,愿令城中若有众生应堕恶趣者,

尽使现世轻受,速脱苦恼

。’如来说业不可思议,此不可思议业可速断耶?若可断者,则违如来所说;若不知云何而能轻受速断?若能断者,于无主法中汝则是主,若能断者亦当能不断。”

离恶趣菩萨答无垢施女言:“我以愿力故能令

轻受速断

。”

离恶趣菩萨,作是念言:“我当令舍卫城中,若有众生应堕恶趣者,尽使

现世轻受,速脱苦恼

。”

============2、如何识别重罪轻受?如何转重罪为轻受======================

修身、戒、心、慧方能转重罪为轻受,不要把全部的不如意都误认为重罪轻受了!

《菩萨善戒经》

唯除能修身戒心慧令地狱报人中轻受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

若有修习身、戒、心、慧

,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

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

。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氎华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醎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罪恶业,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见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卧具、病药、华香而供养之,赞叹尊重,所至到处称说其善,不讼其短,供养三宝,敬信方等《大涅槃经》、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经常和老公吵架进入婚姻瓶颈怎样挽回婚姻感情

经常和老公吵架进入婚姻瓶颈怎样挽回婚姻感情

我叫小文,和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就相恋结婚。本来以为结婚就是终点的我,才发现,结婚以后真的是有太多的问题,两人更是进入婚姻的瓶颈期,这样下去,两个人的结果就只剩离婚了。但是,我...

何为皈依三宝?

何为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

间或素食吃一吃 营养均衡需知道

间或素食吃一吃 营养均衡需知道

有时候,不自觉的,我会想,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完美?是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需要计划?是不是所有的美味都需要斟酌?是不是所有的相处都需要有所顾忌?是不是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关于身边一切事物的想象。或许真,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有佛处不得住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有佛处不得住

南宋绍兴己巳(1149)年春,祖元禅师应信众邀请,住持温州能仁寺。祖元禅师曾上堂提唱赵州和尚的一则公案,云:有佛处不得住踏著秤锤硬似铁。无佛处急走过脚下深草三尺。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北斗挂须弥。恁...

海涛法师:追求美丽、追求财富,不正是一种欲望、贪念吗?

海涛法师:追求美丽、追求财富,不正是一种欲望、贪念吗?

海涛法师:追求美丽、追求财富,不正是一种欲望、贪念吗? 追求美丽、追求财富,不正是一种欲望、贪念吗?那如果师父你讲因果,反作用力来得到这些表面的福报,那样不也是执着吗?海涛法师答:当然在佛教里面讲,...

能弘法师:第一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能弘法师:第一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生命随笔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论我们如何的自以为是,爱恨情仇,互相咒骂打斗,终归是大海的寂静。当放下了“我”的狭隘观念时,当下即是无量时空的宇宙,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内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