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身体有缺陷,能否打坐,是否影响临终往生净土?

达真堪布:身体有缺陷,能否打坐,是否影响临终往生净土?

问:我有点驼背,打坐时脉能否拉直?想请问上师怎样练习才能纠正?驼背会影响到达极乐世界吗?另外我的腰椎4、5节及骶椎有间盘突出,这样可不可以双盘?双盘不会引起病情加重吧?

答:现在我们有调整身口意的修法,尤其是调整身的方法,称为毗卢七坐,这是我们一个传统的方法。你按照毗卢七坐端正地坐着,也是可以的。毗卢七坐是要求身体的七个部位保持状态的修行要点,你把这七个部位的姿态都做到位了,身体自然就可以放松,这是放松身体的一个方法。

那么,修行是不是必须要毗卢七坐?也不是。如果实在做不到毗卢七坐,或者说不方便做,也有别的调整身的方法。重点是把身体放松。放松也是有限度的,若是过度放松也不可以。此处讲的放松是全然放松,只要能放松就可以。

我们在《暇满难得》中曾讲过,其实,对学佛人的要求是六根无有欠缺,即根德圆满。那么,六根欠缺或有残缺的人,是不是不能修行?不是!有残缺的人也可以修行,只是在某些方面不如根德圆满的人那样方便和迅速,但这也并非绝对的。

因为人的根基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上一世修的比较好,这样修行不太吃力,能很轻松地成就。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因此从最初到最后的修行过程都不一样,有的刚开始慢一点,后来很快就能赶上来;有的则刚开始快一些,可能后来就慢了下来。这与自己的根基以及一些外在的因素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我们最近在讲毗卢七坐,可能你做不到,会因此产生一些顾虑或想法,这点不用担心。若自己有信心和决心,没有过不了的关,没有做不到的事。我们经常会找一些理由,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不够坚强和明亮。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的人很执着,有些事情做不到还非要勉强地做,有些方面条件不具备也非要参与。

有些人患心脏病、高血压,不能上高原,不能爬山,可非上不可,还非要爬到山顶……这就是执着,结果身体就不行了,甚至导致命都没了,这样就失去了解脱的机会,失去了暇满的人身,多可惜!

然而有的人却过度顾虑,本想参加百日共修,又担心会不会有危险……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些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上山后依然活蹦乱跳的,所以不必过度顾虑、担心,否则,也是一种障碍。

这都不是儿戏。一是生命,二是慧命,这两个同样重要。应该多观察,看能否上山,如果确定不行,就不要勉强。

如今是网络时代,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在哪儿都可以听法,在哪儿都可以修法。若身体的疾病不是很严重,且有时间和条件,可以到现场亲自感受一下这种气氛。在现场参加法会,感受的确不一样。

我们要求磕十万个大头,但是有些老年人年纪大,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本来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代替,却不听劝说,非要执着地去磕大头,而且每天要磕三四百、五六百,心脏就受不了,血压也高了,可能就此倒下被送到急诊室去了。这也是执着,是不可以的。

凡事皆有度,把握好度是最重要的。否则就会偏离中道,都叫堕落。堕落两边都不是正道,都不能成就,所以不要太执着,但也不要不认真,要认真但不要执着。

过度认真也是执着。认真不执着,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随缘不是随便,随便也不是随缘,随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放下不是放弃,有的人说要放下,然后就放弃了。其实,放弃是一种逃避,放下是一种负责,放弃和放下不能混淆。放下不是放弃,放弃也不是放下;认真不是执着,执着不是认真;要认真不要执着,要随缘不能随便。这些道理很深,若你能做到这些,就成就了,这就是不二法门,也可以说是《心经》里讲的显空不二的境界。我用的都是生活化的语言,但讲的都是不二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杂品·第二十一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杂品·第二十一品

杂品第二十一品唯有爱可以止息恨意 (注)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使他人痛苦的人,将为瞋恚所束缚而无法解脱。(偈291)舍卫城中有一位妇人养了一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打破鸡蛋,惹得母鸡非常生气,...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六、藏教所摄凡体究经典,宜先知此经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于此了知,则有助于理解全经。夫一代圣教之判分,诸家有异,撮要言之曰:三藏、二藏,五...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的现象?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的现象?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的现象? 问:现今社会中,有很多明星夫妻貌合神离,曾经恩爱幸福,最后却反目成仇,令很多人不大喊“不再相信真爱了”,请问上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无常?又有哪些修行的方...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问: 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答: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愿行菩提心,即世俗菩提心,一个是胜义菩提心。愿行...

海涛法师:念佛有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若起法执和我执,这样是否行邪道?

海涛法师:念佛有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若起法执和我执,这样是否行邪道?

海涛法师:念佛有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若起法执和我执,这样是否行邪道? 问:弟子念佛有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若起法执和我执,这样是否行邪道?如何做到净念相续呢? 答:这些都是我们常会遇到、想到的问...

父母恩重难报经

父母恩重难报经

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