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亮法师: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种下的因。当果出来后,我们不要沉浸在悲伤里,我们只能找方法,去面对。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不对的改正,对的就吸收。我们应该明因果,知惜福,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

  明代的时候,江西有个很有才学的人叫做俞都,家里很贫困靠授徒为生。他一共有五个儿子,有四个夭折了,还有一个儿子足下有双痣,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却从家里走失了。有四个女儿,三个夭折。他妻子因为哀伤自己儿女的命运,终日痛哭以泪洗面,最后导致双目失明。俞都自己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大过错却惨遭上天的惩罚。每到年末过年之时,他都会写祈祷文给灶神。

  在俞都四十七岁那年的除夕,他遇见了一个老者,带角巾穿黑袍,跟俞都说:“听说你总是愁叹,所以我来安慰你。”,于是俞都就向老者诉说着自己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说到最后声泪俱下。老者对他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你虽然放生,但是你没有慈悲之心,只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而鱼虾蟹却总会在你家里的餐桌上。口腹罪过很多,阴间的记录是历历可数的。你虽然没有淫邪的行为,但是却经常见色心动,只是没有邪缘相凑到一起罢了。上天看了你的祈祷文,但是你并没有什么实善可以查到。而贪淫嫉妒,高己卑人,恩将仇报的念头,上天已经记录很多了,逃祸你尚且来不及呢,还从哪能求得福报呢?”俞都听后大惊,赶紧说道:“您既然是能通阴阳晓善恶的人,希望你能救助我。”老者说道:“从今往后你要做到摒绝恶念,尽自己所能的行善事,不求名声,不求回报,无论善事的大小难易都要实心去做,就算善事以自己能力不能胜任,也应该赞叹随喜,使得善念圆满,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收获。”老者说完以后,走入了灶下隐没。俞都这才领悟到原来那位老者是司命灶神。

  从那以后他就改过自新,在观音菩萨像前,叩头到流血,发誓以后尽心尽力做善事。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晨诵菩萨圣号百声,祈求菩萨加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敢放任恣意。一切济人利物的善事,不论事情的大小,自己忙不忙,别人知道不知道,财力是否够,他都是以欢喜之心去做,设法完成。而且逢人就劝化引导,唯恐说理不够透彻。就这样过了三年,俞都被宰相张居正请去当西席,考试连连告捷,成为了进士。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他失踪多年的儿子。他把儿子带回了家,告诉自己的妻子,妻子抚摸着自己的儿子痛哭失声,儿子用舌头舔舔母亲的双眼,母亲的双眼顿时复明了。(昌亮法师)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舍利弗曾为蛇身

佛教故事:舍利弗曾为蛇身

  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宋高宗绍兴年间,四明人史诰来游普陀山。一日他与同行程某前往潮音洞紫竹林礼拜观音大士,他们来到了潮音洞,只见此地背山处紫竹繁茂,濒海则巉岩突兀,境观绝为清净,于是他们在清净亭中闲坐用茶。这时,有...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九:劝请诸佛初发心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九:劝请诸佛初发心

  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宣讲完广度众生之善巧方便后,又开始叙说令诸佛初发心因缘。佛言:“我以佛陀之智慧现见微尘数十方世界中趋入涅槃之如来,是我令其初发菩提心,如东方花朵盛开刹土之无垢威严功...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8、顶宝承受诸苦难  久远之前,有一城市名为夏嘎巴,行持佛法之国王叫金顶。当时释迦牟尼佛入于金顶王妃胎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