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定与养生

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正因如此,我国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

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好还可能得“禅病”。因此修禅定须满足一定要求:1、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2、饮食洁净。3、环境安静。4、有好的指导老师。5、节制乃至杜绝五官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境的勾引。6、克服贪欲、嗔恨、嗜睡、躁动、多疑等负面心理。7、合理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坐姿、呼吸以及心理状态。

千百年来,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师的论述最为系统、精辟。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瘥。”他总结有九种方法:

1、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入至脐。又入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

2、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上,以愈为度。

3、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颈项强等七种病。

4、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

8、吹、呼、嘻、呵、嘘、四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咽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俗称六字诀)

9、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赢损,减坏息散诸阴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持息治战动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水火风)不和,补息补虚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众患。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用中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如我国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说明精神的安定、和谐与正气在抵抗疾病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而佛教“气功”可以怡情养性,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再生能力与免疫能力。

古代的高僧长寿者以禅师居多,他们虽然衣食非常俭朴,医疗条件极差,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精神充实,“禅悦法喜”充满,因而能尽享天年。近代高僧虚云禅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可说是一个苦行僧,一生坐禅,修庙不辍,活了120岁。虚云禅师的高足本焕法师,现任深圳弘法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他生活俭朴,也是常年坚持禅修、诵经(也是一种静心之法),至今已97岁,依然耳聪目明,行走便捷,时常奔走于全国各地建寺、传戒、讲经说法。虚云禅师的另一弟子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1888年12月28日出生于福州市鼓楼楼区,2000年被评定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且名列榜首。今年正月二十八日,他在福建漳州香光念佛堂安祥逝世,世寿116岁。他生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就是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的这种养生之道与他的禅修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数高僧大德的禅修实践证明:生命既在于运动(运动员身体强壮,但长寿者少)更在于“牵灵虚静”,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禅修充分调动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的目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2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2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5)

玄奘所处的时代,中原地区的佛经大多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梵本,而是中亚和西域各种语言翻译过来的胡本。也就是说,这些佛经是先从梵本翻译成胡本,再从胡本翻译成汉本,而中亚和西域的语言又因为这些地区千百年来...

星云法师: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星云法师: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至诚感谢十方三宝,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感谢各个发起讲经法会的道场,从今日起,连续三天,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各位共结法缘。这三天之中,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一、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理想的世界...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长”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长”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长。以清淡为主的素食现今已经广为流行,我们国人近些年来越来越感受到物质生活的丰富,餐桌上山珍海味层出不穷,但是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也渐渐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于是清淡、素...

被《你好,李焕英》感动了吗?别忘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被《你好,李焕英》感动了吗?别忘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现代人很缺爱,以至看了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就哭得稀里哗啦,看完以后惆怅依然、热度不减,至今还在热门上。其实就是一部很接地气儿的电影嘛。当我们还沉浸在电影情节中,为之所感动所流泪时,我们别忘了当下...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顿悟后就能成佛?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顿悟后就能成佛?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后,是不是就成菩萨、成佛了?老禅师说:顿悟只是通过修禅发现并找回了自性,成菩萨、成佛还需努力的修行才行。小沙弥还是非常困惑,他说:释迦牟尼佛祖不是顿...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宁波天童山翁木陈道忞(min)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广东潮州荼阳人。道忞禅师幼时即显宿慧,一日,读大慧宗杲语录,忽然回忆起前生云水参方之经过,历历如亲眼所见,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