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定与养生

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正因如此,我国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

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好还可能得“禅病”。因此修禅定须满足一定要求:1、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2、饮食洁净。3、环境安静。4、有好的指导老师。5、节制乃至杜绝五官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境的勾引。6、克服贪欲、嗔恨、嗜睡、躁动、多疑等负面心理。7、合理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坐姿、呼吸以及心理状态。

千百年来,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师的论述最为系统、精辟。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瘥。”他总结有九种方法:

1、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入至脐。又入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

2、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上,以愈为度。

3、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颈项强等七种病。

4、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

8、吹、呼、嘻、呵、嘘、四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咽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俗称六字诀)

9、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赢损,减坏息散诸阴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持息治战动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水火风)不和,补息补虚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众患。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用中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如我国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说明精神的安定、和谐与正气在抵抗疾病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而佛教“气功”可以怡情养性,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再生能力与免疫能力。

古代的高僧长寿者以禅师居多,他们虽然衣食非常俭朴,医疗条件极差,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精神充实,“禅悦法喜”充满,因而能尽享天年。近代高僧虚云禅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可说是一个苦行僧,一生坐禅,修庙不辍,活了120岁。虚云禅师的高足本焕法师,现任深圳弘法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他生活俭朴,也是常年坚持禅修、诵经(也是一种静心之法),至今已97岁,依然耳聪目明,行走便捷,时常奔走于全国各地建寺、传戒、讲经说法。虚云禅师的另一弟子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1888年12月28日出生于福州市鼓楼楼区,2000年被评定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且名列榜首。今年正月二十八日,他在福建漳州香光念佛堂安祥逝世,世寿116岁。他生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就是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的这种养生之道与他的禅修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数高僧大德的禅修实践证明:生命既在于运动(运动员身体强壮,但长寿者少)更在于“牵灵虚静”,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禅修充分调动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的目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  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 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间,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信敬礼佛升天缘

信敬礼佛升天缘

信敬礼佛升天缘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住着一位深信佛法、精进用功的长者,这位长者每天一定到精舍听佛陀开示。长者的妻子看他天天都往外跑,心里面就产生疑惑,到底先生在做什么?...

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有很多妄想,该如何做?

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有很多妄想,该如何做?

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有很多妄想,该如何做? 问:弟子在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常有很多妄想,不知要如何做才不会有妄想?(弟子学佛不到两年)净空法师答:你学佛两年,妄想这么多是很正常的现象,到什么时候妄想...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多为勉励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发心,我们要保持善良、真诚、进取、宽容等美好品质,做人做事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我从电影《千与千寻》里,...

老公出轨怎么挽回婚姻 试试这个神奇的方法

老公出轨怎么挽回婚姻 试试这个神奇的方法

我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女孩,跟老公是在老家认识的,以前我们的感情还是挺好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他出轨了,我觉得天都要塌了,但是我又爱他,后来我遇到了情感专家,是他指导我老公出轨怎么挽回婚姻。我跟老公在一起...

本性法师:生命的前沿与后方

本性法师:生命的前沿与后方

生命的前沿与后方文/释本性什么是生命的前沿与后方?我是站在其中的哪一端?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信仰的原因,每天,总见香在烧,烛在燃。这让我想起生命,总在燃烧,虽然,燃烧的方式不一样。我是一个渺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