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大师西行故事:大度义服婆罗门

四、大度义服婆罗门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那烂陀寺著名的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律藏、经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名婆罗门僧人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不服,纷纷前往观看,但果真无人破解得出任何一条。众僧求助于玄奘,玄奘却淡淡地说:都是出家人,何必好勇斗狠呢?遂一连三日不出寺院。

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刚刚走到寺院门前,就被那婆罗门僧扯住。那婆罗门僧骂道:玄奘,你连一条经义都破解不出,还是滚回大唐去吧! 玄奘微叹道:身为出家人,为何还要出言不逊?这五十条经义,我又怎能不解。说罢,玄奘随口讲解经义,众人听的如同醍醐贯顶,大为欣喜。婆罗门僧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制止道:实在难得,你舍命求学,说过的话何必当真呢?婆罗门僧拜倒在地,拜玄奘为师。

不久,玄奘听说那婆罗门僧会讲解《论胜》这部经典,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婆罗门僧惊异地说:我是弟子,怎敢给师父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

待到那婆罗门僧讲解完毕后,玄奘对他说:以前我是你的师父,现在你给我讲经,又是我的师父,咱们还是不以师徒而论,平起平坐地研究佛法吧。 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新年祈福,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和祝愿。在这个过程中,惜福和培福显得尤为重要。惜福,就是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福气和幸福,不浪费、不挥霍,保持感恩之心。培福,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去创造更多的福报和幸福。

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和慈悲的心,对待他人要宽容、要仁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正能量和好运,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当我们珍惜福气、培植福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佛菩萨的教导,珍惜福气、培植福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种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新年祈福最重要的是惜福、培福。我们应该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保持善良和慈悲之心,多做善事,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新年祈福,这一点一定要知道!

新年祈福,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和祝愿。在这个过程中,惜福和培福显得尤为重要。惜福,就是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福气和幸福,不浪费、不挥霍,保持感恩之心。培福,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去创造更多的福...

把握今生今世

把握今生今世

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行走。一阵风,灯灭了。“怎么办?”徒弟问。“看脚下!”师父答。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从此,净饭大王又在太子的宫中,增添更多的财宝、美女,他想用这些来不分昼夜地娱乐太子的心,但是,太子对这些一点留恋的心情都没有,每天他都为老病死而忧患而烦恼!他好像是锐箭射中的狮子,在高山茂密的林中着...

刘涛不节食 顺其自然最美(图文)

刘涛不节食 顺其自然最美(图文)

刘涛对自己的评价是:平淡如水。她说:我是一个柔和、简单的人,在外表和内心都没有太多雕琢装饰。在我的思想深处,有很多很纯朴的东西。平常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喜欢呆在家里,上午睡个懒觉,然后起来收拾收拾房子...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太子各方寻师访道,光阴茌苒,不觉度过五、六年之久的岁月。各方寻师访道的结果,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感觉到失望,他更加强立定坚固的志愿,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到...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节 天福庵与蒋总统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节 天福庵与蒋总统

第六十节 天福庵与蒋总统煮云法师著蒋总统从小就常随他的慈母王太夫人,到普陀山进过几次香,也住过好多天。因为王太夫人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我们在总统《哭母》的一篇文章上就知道王太夫人对佛教是如何的敬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