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婆罗门作贼畏打,终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发心常行供施的婆罗门希望凡来接受自己供养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争论和斗争等不祥之事。

一日分别来自市中心和市郊接受布施的婆罗门互相不合,市内的对市郊的说:你们以农务为主,来此接受布施不应理,此等布施属我们享用。对方亦不甘示弱,愈争愈凶。一个以偷盗为生的婆罗门趁机偷走金银财宝等物品,别的婆罗门发现后即放弃争论,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祗陀园逃命。当他逃到祗陀园目睹世尊及僧众无有任何喧闹、寂静祥和的气氛时对清净僧团生起很大欢喜心,觉得自己作婆罗门不能满足,即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传戒,并授予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观知所应调化的首先是曾经抽打自己的那些婆罗门即于刹那间至彼处,从空中飞降而下,婆罗门见此特别欢喜,生起很大信心,于其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他传予相应之法,有的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有的皈依三宝。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尊者以何因缘先作小偷惧于被打,逃到佛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罗门因偷窃供施之物被人责打,逃至迦叶佛前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临终时发愿:虽然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未得什么境界,以此功德,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即现在的婆罗门,以业缘及愿力成熟之故,今世他仍是惧于挨打而逃去出家,并证得罗汉果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拉珍文集] 什么是真慈悲?

[拉珍文集] 什么是真慈悲?

什么是真慈悲?拉珍很多人把慈悲与仁慈、慈爱混成同一个概念,其实不然。在第三世多杰羌佛所传的修行法当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第四支“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

重罪难消除

重罪难消除

重罪难消除从前,波斯匿王有个女儿名叫金刚。金刚公主长得端庄美丽,又十分聪明伶俐,深受国王的喜爱。公主出嫁后,夫妻俩相亲相爱过得幸福美满。不幸的是,几年后,公主的丈夫忽然身染重病,没几天就过世了,公主...

大师教你用八字择吉日挑选适合建房的日子

大师教你用八字择吉日挑选适合建房的日子

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也是跟着水涨船高,不少人都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也都住进了商品房。在这钢筋水泥构筑成的森林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回到乡村建一个小房子。其实,不少家住在...

正法眼藏第三卷之上

正法眼藏第三卷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宗杲集并著语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苦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

老人念佛的感应

老人念佛的感应

其实念佛是非常好的,自己在家中念诵佛法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多多的念诵佛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功德,而且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是可以获得感应的。现在就有很多的老人在念诵佛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老人念佛的...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向佛要钱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向佛要钱

向佛要钱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严整,众人无不投以钦仰赞赏的目光;然而才刚刚转入一条小巷,情势马上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此路不通!」一名其貌不扬的婆罗门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