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暗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

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老们设会供养僧众,我正可以顺路乞食!于是一路随行,也来到昼暗山中。当长者们施设素肴美馔,供养僧众时,在一旁静静观察的贫女不禁感伤落泪:

「这群富贵豪势的长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复作功德,福报转增殊胜。而我,卑下穷困,前世未修,今生又无法修福,来世恐怕更加贫穷下贱对了!上次我在粪坑里,不是意外拾获两枚钱币吗?为避免乞不到食物时挨饿受冻,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这两枚钱币。不如,拿来布施供养僧吧!就算一两天挨饿也不致于饿死啊!」

贫女心意已决,在众僧应供结束时,把握因缘恭敬地供养自己仅有的两枚钱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却是孤苦贫女所拥有的全部。

昼暗山中,当信众布施后,通常由维那僧于信众前祝愿,然而贫女献上两枚破旧钱币时,上座高僧示意维那僧,自己将亲自为这名施主祝愿。其余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东猜西疑:平常富贵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维那僧祝愿,而这位贫女才供养区区两枚钱币,为什么上座亲自为她祝愿?真是太奇怪了!

祝愿事毕,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钵饭,分给瑟缩褴褛的贫女。大众见上座礼遇这位贫女,也竞相仿效,将自己的饮食分给她。贫女一下子获得许多上等饮食,欢喜不已,认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报,就心怀感恩与无比信心,担着饮食离开昼暗山,走到都城大道旁的树荫下,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此时,远方传来阵阵马蹄声,王室专属占相师及使者一行人,奉命为国王寻访合适的皇后人选,正风尘仆仆地行经此地。遥见此处黄云遮盖,占相师认为必有贤人,遂带领众人来此树下。树荫谧静、光影分寸不移,正守护树下一名容貌润泽,福德相好的女子。占相师立即对众使者宣布:「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为皇后!」一觉醒来的贫女,在众侍女簇拥下,香汤沐浴、华服披身,在千乘万骑前导下,来到了王宫。

入宫后,深受国王喜爱、敬重的新皇后,反复思惟:今日荣华富贵、尊豪恩爱,来自于发心布施众僧两枚钱币。昼暗山中的众僧,实在是我的大恩人!于是禀白国王:「妾原本身分微贱,是国王您提拔厚爱,才能有今天尊荣的地位,可否应允我报答昼暗山贤圣僧众的恩德呢?」国王欣然答应。

于是,皇后带领大众、车队,满载饮食珍宝,供养众僧。然而,这次维那僧依例祝愿时,上座高僧仅默然而听,没有任何表示。其余下座僧众又纷纷惊怪:太奇怪了!先前布施两枚钱币的贫女,受上座亲自祝愿;这次皇后亲载稀世珍宝供养,竟似不见不闻!

之后,皇后不解地问:「往昔我贫穷的时候,布施区区两钱,大德亲自为我祝愿,为何今日前来供养奇珍异宝,反而不赐片言?」

「佛法注重的不是珍宝,而是一念真诚的善心。皇后您以往虽只布施两钱,心念纯善殊胜,今日虽大施珍宝,却存我慢心,因此我不亲自为您祝愿。」上座高僧正色地为皇后如此开示后,又继续转对年少僧众说:「大众当深解自己出家的这念心才是!」在场僧众,个个听闻,发大惭愧,至诚忏悔,全部证得初果。而皇后听了上座高僧开示,一方面感到惭愧,一方面也因明了布施的真义而法喜充满,亦证初果。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必须知道所谓的感应,就是因果的意思

印光大师:必须知道所谓的感应,就是因果的意思

原文:须知感应云者,即因果之谓也。修如是因,得如是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欲免恶果,必须修善因。倘或造恶因,断难得善果。余常谓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若无因果,则善无以...

念地藏经的殊胜感应

念地藏经的殊胜感应

-A-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二:赞叹如来!对于佛菩萨的感恩,我们永远无法报答并以此文庆贺普光如来圣诞——题记结缘本师大愿地藏王菩萨和殊胜的《地藏经》,还是在2003年初,我儿子出生前。2002年底,我...

不为魔动

不为魔动

不为魔动悉达多太子独自来到距离尼连禅河约十里远的一棵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头上,敷放吉祥草、设菩萨座。太子在菩萨座上,与古佛相仿,面向东方跏趺而坐,并发誓言:「如果不成佛道,终不起于此座。」经过了四十...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存财于信徒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存财于信徒

存财于信徒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很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做功德。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化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

医方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你知道吗?

医方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你知道吗?

一说到医方明,不少学佛人都会说:医方明就是真正的圣者用佛法的力量治病救人,甚至癌症晚期的病人都可以治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治病只是佛陀医方明的一小部分而已,也就是佛法真谛中讲到的狭义的医方明...

健康的生活哲学-瑜珈

健康的生活哲学-瑜珈

发源于古印度的瑜珈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延续之后,在今天渐渐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健身方式。人们重新发掘瑜珈的神奇魅力,目的不再是追随古印度人那种苦行僧似的修行或修炼,选择瑜珈,在某种意义上,是选择了一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