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理故事: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简单吧!只有三条,可是真的能做到吗?那么,便会让我们活得轻松些。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说不要自己同自己过不去。凡夫的我们,如果一有过错,就会终日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虽然说这些心理在所难免,但是对于错误来说,毫无用处,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错误的过去已经过去,应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带给别人。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痛悔,但是受伤的虚荣心却还要疯狂地寻找能够掩饰伤口的更大虚荣。很多人失恋的人说:如果我得不到她,我也不让别人得到她,正是陷入这种虚荣心的圈套。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为参照物而造成的一种错误心理。比如,当大家都在等绿灯时,有个大胆的家伙看到前后没有车辆,于是便直撞红灯,接着人群便开始骚动,只有红灯在闪着无奈的红光了;别人都贪污受贿,我这一点便宜算什么。于是,我们都犯下别人同样的错误了。

在禅宗里,有一个白云守端禅师与他师父杨岐方会禅师的故事。有一次,他们两个对坐。杨岐问说:听说您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您还记得吗?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有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地回答说,难免有些得意。

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愣在那里半天,心里特别纳闷:为什么师父听了自己的偈而大笑。整天都在思考着师父的笑,但是却找不出任何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无法成眠。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听到郁和尚的偈为什么大笑呢?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参禅开悟不能将心思寄托在别人的身心上,因别人而欢乐、痛苦,哪能得大自在,哪能见性成佛。

杨岐方会禅师在追随石霜慈明禅师时,也和白云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见石霜,故意挡住去路,问说:狭路相逢时如何?石霜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时候,杨岐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石霜回答说: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映照,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

其实,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阴雨天气本身不能够使人抑郁,如果你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对天气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我们常说:你真伤我的心,其实更确切的表达则应该为:我伤了我自己的心,因为我是根据你的态度看自己的。我们会说:她很讨人喜欢,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一见到她,就让自己喜欢她。我们有时心想:我一到高处就害怕,但是确切的表达却是:我一到高处就吓唬自己。

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所以有必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自己的理性判断。所以,有时应该排除甚至不接受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在大脑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心情;更不应听信别人对你的这些话:你应该笑、你应该哭。

别人的痛苦与快乐是由别人主宰,我的苦乐应由我自己作主。如果因别人而主宰了自己的苦乐,这就如一个陀螺,因别人的绳索而转,转到力尽而止,如何对生命有智慧的观照呢。

比如说,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妻子本来没有什么。同事却说:他怎么能这样对你呢,你该多伤心呀!妻子果然十分伤心起来。其实,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并不能说明丈夫对妻子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忽视了妻子的存在。他或许真的太忙了,他或许从来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而妻子的伤心,却是因为别人大惊小怪而引起的,从而对自己的情绪形成影响。

我记得有一次讲座时,有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她爱上一个小伙子,可是别人都说这位小伙子有许多缺点,所以她十分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其实,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爱情是自己的感受,别人无法代替。如果反过来说,别人认为你应该喜欢某个人,你就应该去爱他吗?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方式。每一个生命有一种生命点,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一个位置。自我认同,所以要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与位置。

自我回归,能够透过对生命的认知,让动荡的心回归宁静与平和。我们经常使生命过度劳累,同时由于应付生活中的冲突、矛盾,也使人们身心疲惫。生活会使我们有一种不想活下去的感觉,一种强烈的厌倦感。因为生命在不断地向外透支,没有让它休息,补充生命的维生素。

静坐的功能,就是在修补我们的生命线,提炼生命的营养素。从静静的一呼一吸中,让生命慢慢地安定下来,更进而达到心神的集中。当我们的心力集中时,必能扫除平日错误百出的无力感,而得心应手处事。只能收回那颗奔放放逸的心,让它向内直观,则生命力的发挥必如草木得到滋润的泉源。

所以,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王如育居士往生传王如育居士於一九二○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於浙江省宁波市浦镇王家村之一佛化家庭,其母奉佛甚诚,居士敬受家教,自幼以还,一以佛教之道德标准处世做事之意据,故能以素食终其身,且虔修净业,悲...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安闲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安闲

人之所以不得安闲,多半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愿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苦或是有欠缺的时刻,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不时担心有所...

品到深处才知茶

品到深处才知茶

神茶在你不知不觉中助你进入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境界。国人爱茶,一日不可无此君。沏茶敬茶是待客饷宾迎亲会友不可缺的礼节。每到一处,主人除了给你介绍山水胜迹,少不了要让你品尝当地的名茶。一杯热茶端上来,...

宗性法师:你为什么喜欢旅行?

宗性法师:你为什么喜欢旅行?

有些人喜欢自驾游,去登山、去九寨沟、去农家乐。今天我们把这种生活方式叫做休闲。为什么要休闲放松?因为上班太累,压力太大,需要在山里使劲地大吼两声。但是,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吗?我看也不见得。大多不过...

你可曾想过,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却生下残疾或智障的孩子?

你可曾想过,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却生下残疾或智障的孩子?

文/嘎玛仁波切眼前的苦难,就算你真切感受到,并痛苦难捱,但这些并不究竟、也不永恒,只要打破了它的来源,痛苦就会消失。所有痛苦的根源,是由自我的业力而产生。业有善种子,有恶种子,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2.舍利弗之吼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2.舍利弗之吼

62.舍利弗之吼雨季过后,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道别,准备到外地弘法。佛陀祝愿他旅途平安,身心都了无挂虑。他又希望舍利弗这次努力的弘法,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舍利弗尊才表示感谢后,便起程离去。当天下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