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饮食、茶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饮食的理论、观念、道德修养看:

1、佛教认为,一切有益于人、能令人生起执著、意乐的对象皆可名为食,并将它分为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类,同时指出,一切形式的生命无不依食而生存。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

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五观》,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增进道德,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3、佛教关于进食方面的戒规、仪轨拓展丰富了我国饮食行为方面的功能作用,即除了通常的疗饥、求营养、求滋味、交谊应酬、养生之外,还被赋予了祭祀、修心养性及教化的功能,文化韵味浓厚。难怪理学大师程颢游定林寺时,目睹僧人威仪济济,进退合度,以为“三代礼乐,尽在其中”。

其次从饮食的结构和风俗习惯看:

1、关于素食。苏东坡曾撰有《菜羹赋》,把吃素食与安贫乐道、好仁不杀及向大自然回归联系起来,极力提倡。一般来说,素食(素食食品)清淡、鲜美、营养丰富,不易伤脾胃,的确是一类有益健康(健康食品)、长寿的理想食品。目前我国的素菜已发展到数千种,成为了人民群众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佛教是讲慈悲戒杀的,但在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梁武帝笃信佛教,严禁僧人食一切肉,从此全国成千上万的佛寺一律素食,广大的在家信众亦竭力效仿,于是在全社会形成了素食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宋代以后更是盛行,全国许多的寺院都能做出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素食名菜。社会上也出现了专营素菜的素食店,以满足广大佛教徒和素食爱好者的需要。甚至皇宫中也专设有“素局”,以供皇帝、皇后斋戒之日用。可以说正是由于佛教对素食的提倡与需要,才使中华素食体系得以形成并大放异彩。

2、关于茶。茶早在我国的周代即已出现,不过在晋代以前多用作药品或煮茶粥。魏晋以后,一些佛教禅师发现茶有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正好解决因午后不食及夜晚参禅出现的精力不够、又乏又困的问题,因而多方搜求或四处种植,大量饮用,推动了社会上饮茶风气的形成。尤其在唐代禅宗创立之后,许多禅寺奉行农禅并重,种植、培育、制作了一些茶叶精品,久而久之成为了名茶。由于佛教戒酒,因此茶就成为了佛寺最重要的饮料。佛寺对茶的提倡、种植和需求,自然也影响到广大在家信众及各界人士,在长期的品茗、交流过程中,人们发现茶还能预防或治疗许多疾病,能生津止渴,解酒去腻,利多弊少,老少咸宜,于是争相饮用,创造出丰富多采的茶文化,使茶成为了老百姓家中的必备饮料。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茶马互市”和各国间的交往,茶流传到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尤其在日本,僧人们将饮茶与修心养性、人际交往等结合起来,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茶道”,体现了茶与佛教特有的“血缘”关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

达真堪布: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

达真堪布: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 问: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 答:金刚萨垛在因地的时候发过愿:“凡是持受我名者,一切堕罪得以清净,若不清净,我不成佛。”他在...

你认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吗?

你认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吗?

经常在饭局中听到有些人劝吃素的人说“修行人心中有佛就够了,酒肉还是可以吃的,人作为高级动物,在食物链的最顶端,这些动物本来就是杀来给人吃的嘛”,“某某朋友也是修行人,喝酒吃肉一点不耽误,你不要太认真...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能飞上天空的黑色气球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能飞上天空的黑色气球

能飞上天空的黑色气球有一个老人卖气球的,拿着五颜六色的把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艳丽的一只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一个小男孩忽然好奇地...

新开素食馆的管理36计之补充(1) -- 教训

新开素食馆的管理36计之补充(1) -- 教训

有不少素食的推广者,在事后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还有人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写成文章与新开素食馆的人或准备开素食馆的人分享,今天就编辑转发北京天厨妙香负责人--一南的经验。 1. 做好开店准备...

教你选择提新车出行吉日 出行路上护你平平安安

教你选择提新车出行吉日 出行路上护你平平安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行方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话题,是通过公车还是通过地铁或者是自身开车骑车方式去进行出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在提新车出行的时候需不需要选择吉日呢?如果不选择吉日会不...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应当孝养父母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应当孝养父母

应当孝养父母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