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菜”健康清新

我国民间早在先秦时就有素食风俗。佛教传入我国,汉族僧侣“持斋吃素”,寺院素食烹饪发展起来,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帜,推动了民间的素食风俗。

梁武帝时,南京建业寺有一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一瓜可做数十肴,一菜可变数十味”。唐代湖北梅山五祖寺的煎春卷、烫青芽、烧春菇和白莲汤,制作精美,是佛门弟子的美食。五祖寺的春卷是采用寺院山上的野菜,配上豆腐干、豆豉汁、面筋泡和各种调料,外用青菜叶或油皮包好煎成的。

宋元至明清,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荤托素,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略有一点相近。寺院斋厨可以用白萝卜或茄子加发面等原料制成“猪肉”,可以用豆制品、山药泥烹制出“油炸鱼”,可以用绿豆粉掺水仿制成“鸽蛋”,用胡萝卜加土豆仿制成“蟹粉”,厨师的巧思和手艺满足了人们饮食情趣上的需要。

寺院素菜中的一道名菜“罗汉斋”,是用十八种原料做成的,喻意对佛教十八罗汉的虔敬。上海玉佛寺的罗汉菜是用花菇、口蘑、香菇、鲜磨菇、草菇、发菜、银杏、素鸡、素肠、土豆、胡萝卜、川竹笋、冬笋、竹笋尖、油面筋、黑木耳、金针菜加调料做成的,外形丰肥,口味清鲜,可以与鸡鸭鱼肉之味相媲美。此外,扬州大明寺的“笋炒鳝丝”(主料香菇)、重庆慈云寺的“回锅腊肉”(主料面筋)等均属素斋中的名菜,其形、色、味和质感都可乱真。

寺院素菜在民间很受欢迎。明清时江苏人喜吃的什锦豆腐羹(又叫“文思豆腐”),原是天宁寺文思和尚最早做的。清代美食家袁枚称赞的醋渍萝卜和腌大头菜,原是承恩寺僧人的过粥菜。寺院的素什锦早已成为江南人家的家常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十三章:抱恨译场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十三章:抱恨译场

第十三章:抱恨译场话说那些想搬出逍遥园娶媳妇成家的出家人让僧肇带话给鸠摩罗什,到了禅房,僧肇就不愿意说了。鸠摩罗什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叹了囗气道:阿弥陀佛,为了大家安心译经能弘扬佛法,无论他们说出多难...

无锡南禅寺素食馆推出现代海派素斋

无锡南禅寺素食馆推出现代海派素斋

南禅寺地处无锡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誉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11月26日正式开业的南禅寺素食馆以传统的佛教寺院菜系为基础,再融合现代烹饪中的炒、溜、炸、烹、爆、烘、扒、焖等海派菜肴的制作技艺,成...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我是湖北到长沙工作的一个佛教徒。春节前,当我备好行囊准备回湖北时,武汉“封城”了,我被截留在了长沙。当时的失望和沮丧不言而喻。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赶回湖北,让我避开了陷入疫情重灾区的危险,也成全...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洛阳人。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往来于三藏译经场所,专攻...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

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联合报副刊曾经登过一篇韩国和尚的自述,这个韩国和尚出家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大胜王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大胜王的故事

大胜王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共有四个国王,其中一个名叫桀贪。这个国王横行霸道、倒行逆施,不用正法治理国家,搞得全国民怨沸腾。全国的大臣、百姓,个个痛恨桀贪的所作所为,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议道: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