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竺佛调 (了尽生死)

竺佛调 (了尽生死)

竺佛调是佛图澄的徒弟,在常山寺住了好几年。他道法纯朴,不以华美言辞为装饰,时人都因此看重他。

有两兄弟素来信奉佛法,住处离常山寺有百里之遥,但常常徒步来礼拜焚香。哥哥的妻子忽然间病重,哥哥便将她送到寺旁,一方面求医问药,一方面自己也可跟竺佛调询问道法。弟弟在家里焦急地盼望消息,忽见竺佛调进来,便向他详细询问,佛调哈哈一笑:病人还算可以,卿的兄长也一切如常。佛调走后,弟弟终觉不放心,便也骑马赶到。兄弟见面,互问短长,弟弟说佛调早上到过他家,哥哥惊讶不已,说道:和尚早晨根本没出寺院,你怎么会见得到呢?争着去问佛调,他笑而不答。

佛调有时入山独自住一年半载,走时带着几升干饭回来还有剩余。有人心怀好奇,随他在山里走了几十里。日暮时分下起大雪,佛调进到老虎洞中借宿,老虎还卧在洞前赖着不愿走。佛调两手一摊,对老虎说:我夺了你的地方,不感到羞愧吗?可也无可如何。老虎看看他,便垂着耳朵下山去了。跟在后面的人惊恐已极,第二天再也不敢跟他前行,自己哆哆嗦嗦回去了。

佛调后来定好了自己的死亡日期。远近的人从未听说过这种事,纷纷前来参拜问询,他一一地奈心向他们解释:天地何其长久?一个人只要能除尽贪瞋痴三垢,专心于真实清净的如来佛法,那么,外形虽抵挡不过运数,但内心一定能与道法相合。

众人虽听信其言,但眼见他气色和悦,神情明净,不相信他会死,便恳请他活下去。佛调将眼一闭说:生死有命,请求有什么用呢?说完回到房中端坐,将衣服蒙在头上,转眼便去世了。

许多年以后,佛调的八个俗家弟子进山伐木,几个人边砍边追忆与师傅在一起的时光,说及师傅的种种好处,禁不住落下泪来。他们累了,坐下休息,其中一个不经意地朝四周看了看,忽然大叫起来:师傅!看!师傅在那儿!旁的人以为他发神经,等顺着他的手指一看,果然师傅在不远处高岩上端坐,姿态仪表舒畅愉悦,衣服鲜艳夺目,八个人连忙起身行礼,却禁不住吃惊地问:和尚还在呐?佛调微微一笑道:我是常在的。接着便问旧日的相识现在如何了,说及殇亡不免唏嘘一番,又问寺院漏雨吗?院中的老梅还常开吗?众人一一做答。佛调很久才飘然而去,徒弟挥泪相送。佛调一走,几个人什么也不顾了,跑下山向同道者述说,众人无法验证,便用了最古老的方法:开棺。

衣服和鞋子整整齐齐地放着,棺材内没有竺佛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我们是怎样通过发心仪轨受菩萨戒的

达真堪布:我们是怎样通过发心仪轨受菩萨戒的

达真堪布:我们是怎样通过发心仪轨受菩萨戒的 我们是怎样通过发心仪轨受菩萨戒的? 答:我们用的发心仪轨是《入菩萨行论》里龙树菩萨的传承。首先是祈请: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愚妇诈死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子,非常的爱护与体贴,可是他的妻子,对丈夫并没有真情实爱,因为她外边另有一个情人,所以丈夫无论对她怎么好,她都不能满意。最初还是偷偷摸摸的来往,但时...

阿弥陀佛第三十七愿_天人礼敬愿

阿弥陀佛第三十七愿_天人礼敬愿

第三十七愿:天人礼敬愿好,我们看第三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天人礼敬愿...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于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住。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

站在山下看你

站在山下看你

父亲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达真堪布:出离心和阿罗汉果有什么联系?

达真堪布:出离心和阿罗汉果有什么联系?

达真堪布:出离心和阿罗汉果有什么联系? 问:出离心出来以后,是不是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可以临终往生吗? 答:这个是不一定的。要想成阿罗汉,出离心是基础。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最后有无我空性的见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