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经常会听到一些学佛的朋友说;自己念佛念咒怎么没有感应啊,怎么不灵啊等等。如果仅仅是为了求感应念佛,就是一种妄念了,很多大师给我们讲了,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自己的心诚,决定灵验,决定有感应。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一心念佛,时间久了自然感应,心是主宰,主宰这个身体的形像。「一念不生,万缘放下」。经上说:「一切法唯心所变。」心清净,身就清净。貌就清净;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美好,相貌就美好。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身体味道也从心转。心里面妄念多,烦恼多,心不清净,生理就出毛病。每一天愁眉苦脸很容易生病,这个是很多医生和佛家大师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身体状况就是在无时无刻受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是完全真实的,所以,身心清净才能真正的健康长寿。一心念佛念咒就是求一心清净,一心清净就会有感应,一天只要有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清净心都会有大利益的,天长日久了自然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心里面的念头,不是为了得到感应才念佛,那就是你有妄念了,反而就没有感应了,为了念佛而念佛,就是不求感应也就有了感应,这就是佛理。只要心清净,哪怕是这短短的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不论采取什么的方式,身体整个完全的放轻松的情况下一心念佛念咒,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感应。这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当然我也得到了不少的感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索达吉堪布: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索达吉堪布: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问: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索达吉堪布答:不论学密学净,参禅学教,只要修学的人见地不到,执著深重,都会使魔得便,产生着...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试着勇敢一点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试着勇敢一点

试着勇敢一点勇敢需要锤炼,它是我们将智慧锻造成像钢铁一样坚硬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勇敢者,不是莽夫,他必须有头脑,是在事物发生最危机的关头,以压倒一切势力,机智果断地站立出来。就像撕破云雾的太阳,亮出...

不杀生戒

不杀生戒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是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杀生无数。 有一次,他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下面这番话降服了它:“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希望自己能永恒不死,因此,伤害别人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

女儿成 “闺蜜”,我在学佛中驱散“原生家庭”的阴影

女儿成 “闺蜜”,我在学佛中驱散“原生家庭”的阴影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我的女儿确实变了。年仅十六岁的她有着一米六八高挑的身材,亭亭玉立;白皙俊俏的脸蛋颇有点明星脸的味道。虽然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却挡不住眼镜背后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再也看不...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

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话说迦叶准备了一切,带了五十名从人,各各乘著骆驼,马上出发,取道向须弥山而来。一路上不是广漠沙碛,便是幽壑深林,十分不易行走。日间赶路,夜间就在旷野搭了蓬帐休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吗?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吗?

仁清法师答:那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说法,这不是佛教的东西,还有一个说法,老子行善,他的孩子也好,有这话吗?那是非常片面的表面现象,老子行善是老子好,涉及不到儿子,比方说有一个人这一生中打拼,搞了一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