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放生的功德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西湖的湖畔开始了放生,所以说现在的西湖最早就是中国最大的放生池。所以放生古而有之,那放生的意义,志在救命。因为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那我们放生就是救命,放一个生就等于救了一个佛子。有所谓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所以放生是佛非常欢喜的事,而且放生是我们应该培养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佛教里头,这放生我们分为三品,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戒杀,就是我们开始不杀生了。第二品是茹素。茹素就是在戒杀的基础之上,进行茹素。那上品啊就是不单戒杀,还要茹素。开始就放生,所以这个是我们认为是最吉祥的。所以新年之中去放放生是最好的。当然,放生的时候,请法师举行一个仪式,进行三皈,给牠说法。当然这只是在一个表法,就是佛教重视放生,提倡放生。

其实放生最好是随缘随分,因为放生就是救命。那救命就是说我们看到了,有这样的因缘,只要我们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可以把它放掉。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放生,因为放生必须从护生开始。

所以我们一切的心,要以慈悲喜舍为出发点。只有做到这一些。我们就已经是做了功德,而且是无量的功德,希望我们大家每一位,从戒杀、护生、放生。一起来爱护生命爱护有情,因为佛教它的目的就是说让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一切的有情皆共成佛道,这个才是佛的真正本怀。

文章转自:腾讯佛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过了一些时候,奘师觐见新设,请派遣使臣,并给邬落马匹,好到印度去求经。新设说道:弟子所管辖的地区中,有一缚喝国,北临缚刍河,人多称其为小王舍城,圣迹极多,法师不妨前往观礼一番,然后...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更应该研究,总统幼年时代的家庭教育。总...

禅宗思想 救人先救己 有着深刻的意义

禅宗思想 救人先救己 有着深刻的意义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弟子悟道的方法。说是在某处山间古刹,小...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王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王

第1大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第2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第3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4大愿:设我得佛,国中...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母亲的远见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母亲的远见

母亲的远见李景让,唐朝人,事母至孝,敬宗初年官任淮南节度史,宣宗时官至太子少保,一生成就得力于母亲的教导。母亲郑氏光明磊落,识见高远,早年丧夫,家贫子幼,独自承担养育三个儿子的重担。有一次,她家宅后...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

问: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器械?该若何消除?答:业障在于自心的执着,假如我们对相上不执着、不分别,那么,我们心坎里面的业障就不存在。最大的业障是内在里面的习惯。加持是一种增上缘,最重要的是根本的亲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