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冲突,是柔和的质直语,非常感恩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听质直语?

自古忠言逆耳,同样自古因善纳谏言而名垂史册的名人志士和君王亦不少见。那么自古所谓的忠言和我们佛教徒所言的质直语一样吗?个人认为,忠言与质直语虽有不同,但对多数听者而言感受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逆耳。那么逆耳的就一定带有恶意吗?

恰恰相反,凡是忠言和质直语都是出自善意的、真诚的,没有自我的彰显和刻薄存在,否则就不名为忠言和质直语,尽管这样,可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喜欢听忠言和质直语。学佛的佛弟子都知道直心是道场,却在很多情况下对此种直心不以为然,俨然把质直语当做了恶语的代名词,似乎只要质直语都失去了柔和。

曾在一个群里,我对有位师姐写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不同看法,师姐私下与我交流说:“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佛陀也说了要柔和语……”。在她的认知里与很多人一样存在着一个误区:质直语和柔和语是对立。

其实,我当时在群里发语音的语调真的挺柔和,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恶意,只是观点比较直接。于是我反问她:您觉得我今天在群里跟您说的是质直语吧?她说:“是的”。我又反问:“那今天我的语气是柔和的,您认可吧?您觉得这二者冲突了吗?”她回道:“不冲突,是柔和的质直语,非常感恩。”她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如此:在他人不赞同或者驳斥了自我的观点,不是附和或顺着自己的时候,我们注意的焦点根本不是对方的语气柔不柔和,观点对不对,而是直觉地就因对方与自己的观点相悖而反感,更有甚者会觉得你是谁呀?你算老几?凭什么你总是说别人?可以说在这样的思维下,别人的质直语无论态度语气如何在自我的心中都成了令人厌烦的存在,甚至认为充满了恶意。其实我们回忆一下,我们遇到的直心之人有几个是带着恶毒去说的?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狭隘的心胸和逼仄的格局致使自己把其归为恶毒。很多同修间的矛盾就是源于对他人的质直语心存反感和怨恨造成的。

史上因善纳谏言而成就一番作为的君王和士人大有人在,作为佛弟子反倒缺少容言之量,总是计较他人的质直,如此还谈什么修行?又或者佛弟子如果皆因惧于他人对质直语的反感而失去了直心道场又将会是如何?各自明哲保身或者像世俗人一样察言观色,绮语恭维吗?如此虚伪我们和那些拿“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来断章取义之辈又有什么不同?所以说佛法面前只有原则,直心是道场是佛弟子该有的品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狭小的心量就把质直语扣上恶意的标签,把质直语作为柔和语的对立面或者是搞是非的代名词。佛弟子应拓展自我的格局,珍惜别人对我们的一片诚心,把质直语当作镜子来反观自己,照见污秽及早清除,如此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也才不辜负对我们质直之人的一片真诚。

撰文:篱菊半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十事开示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十事开示

十事开示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才能进入禅道?寂室禅师回答道: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学僧又问道:参禅不参禅有什么不同?寂室禅师道:生死路头君自看,活人全...

素食提高睡眠质量

素食提高睡眠质量

素食除了有利于健康长寿美容修心,素食还有什么好处呢,经常吃素或者全素的有没有发觉睡眠质量好些了呢,如果睡眠还不是很好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催眠巧治失眠小窍门。 由于社会工作的原因,城市当中难免...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解答:我们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我们修好无常了,不是什么也不要,不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我...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人鬼同住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人鬼同住

人鬼同住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研习佛经。但不幸的,弟弟很年轻便去世了。恰在这一年,母亲也与世长...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9.只做七天的国王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9.只做七天的国王

9.只做七天的国王阿育王登基后,册立亲弟弟帝须为太阿育王,还常勉励他遵从佛的教诲,并要善良与容忍。某日,帝须走进森林去打猎,忽然看见有人正以火焰烧灼着自己的身体。他认为这一定是个仙人,便问道:「请问...

挽回女朋友我使用了勾女人法术

挽回女朋友我使用了勾女人法术

有时候我们刻意的去追求一段感情,也许那一段感情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也许就是当时的一次心动,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两人都没有错,只是没有缘分而已。如果双方还有缘分,可以通过勾女人法术和合术挽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