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冲突,是柔和的质直语,非常感恩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听质直语?

自古忠言逆耳,同样自古因善纳谏言而名垂史册的名人志士和君王亦不少见。那么自古所谓的忠言和我们佛教徒所言的质直语一样吗?个人认为,忠言与质直语虽有不同,但对多数听者而言感受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逆耳。那么逆耳的就一定带有恶意吗?

恰恰相反,凡是忠言和质直语都是出自善意的、真诚的,没有自我的彰显和刻薄存在,否则就不名为忠言和质直语,尽管这样,可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喜欢听忠言和质直语。学佛的佛弟子都知道直心是道场,却在很多情况下对此种直心不以为然,俨然把质直语当做了恶语的代名词,似乎只要质直语都失去了柔和。

曾在一个群里,我对有位师姐写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不同看法,师姐私下与我交流说:“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佛陀也说了要柔和语……”。在她的认知里与很多人一样存在着一个误区:质直语和柔和语是对立。

其实,我当时在群里发语音的语调真的挺柔和,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恶意,只是观点比较直接。于是我反问她:您觉得我今天在群里跟您说的是质直语吧?她说:“是的”。我又反问:“那今天我的语气是柔和的,您认可吧?您觉得这二者冲突了吗?”她回道:“不冲突,是柔和的质直语,非常感恩。”她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如此:在他人不赞同或者驳斥了自我的观点,不是附和或顺着自己的时候,我们注意的焦点根本不是对方的语气柔不柔和,观点对不对,而是直觉地就因对方与自己的观点相悖而反感,更有甚者会觉得你是谁呀?你算老几?凭什么你总是说别人?可以说在这样的思维下,别人的质直语无论态度语气如何在自我的心中都成了令人厌烦的存在,甚至认为充满了恶意。其实我们回忆一下,我们遇到的直心之人有几个是带着恶毒去说的?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狭隘的心胸和逼仄的格局致使自己把其归为恶毒。很多同修间的矛盾就是源于对他人的质直语心存反感和怨恨造成的。

史上因善纳谏言而成就一番作为的君王和士人大有人在,作为佛弟子反倒缺少容言之量,总是计较他人的质直,如此还谈什么修行?又或者佛弟子如果皆因惧于他人对质直语的反感而失去了直心道场又将会是如何?各自明哲保身或者像世俗人一样察言观色,绮语恭维吗?如此虚伪我们和那些拿“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来断章取义之辈又有什么不同?所以说佛法面前只有原则,直心是道场是佛弟子该有的品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狭小的心量就把质直语扣上恶意的标签,把质直语作为柔和语的对立面或者是搞是非的代名词。佛弟子应拓展自我的格局,珍惜别人对我们的一片诚心,把质直语当作镜子来反观自己,照见污秽及早清除,如此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也才不辜负对我们质直之人的一片真诚。

撰文:篱菊半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倾听他人很多有修养的人,实际拥有的物质财富并不多,也许只有一些很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连这些必需品都是简陋的,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是什么使他们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自由,自由是人最宝贵的东西,佛陀也教...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

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恐怕那是为了迎合封建时代的大名、阔老所好,摆阔的和尚首开先河,让人不能不对其艺伎般俗鄙的精神起怜悯之心。而今强调民主的时代,僧侣中仍有等级,不乏所谓名僧知识以此等装束招摇过市,对...

这几年的邪淫惨报

这几年的邪淫惨报

这几年的邪YIN惨报 近半年,我患上了过敏,遇到太阳皮肤就泛红痒得不得了,最近连脸上的皮肤被晒到都会泛红,全身上下都痒,在冬天遇到大风也一样,我连运动都会脖子手臂泛红长出一点一点的红色痘,痒,十分...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狗坟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狗坟

狗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年,我十三岁,正在县二中读书,因在家的日子不多,所以每次放假回家,奶奶总喜欢向我唠叨村里的新鲜事:李婶家的大哥相亲啦,王姨生小孩啦,贵生娶媳妇啦可奶奶说起邻居葛妈家的事,总...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医乘人危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医乘人危

医乘人危肃宁王太夫人,姚安公姨母也。言共乡有嫠妇,与老姑抚孤子,七八岁矣。妇故有色,媒妁屡至,不肯嫁。会子患痘甚危,延某医诊视。某医遣邻妪密语曰:是症吾能治。然非妇荐枕,决不往。妇与姑皆怒谇。既而病...

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触犯的择吉日禁忌 说不定你也有过

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触犯的择吉日禁忌 说不定你也有过

在很多人的思维观念中,择吉日是一门深奥的学术。在举办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家都会去选择一个好日子,那么择吉日禁忌又有哪些呢?如何规避开一些不吉利的时日,下面和大家一起科普知识吧!先从理解上分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