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人生预案

人生预案

互相消除我,忘记自己,消除对立的想法,一定是彼岸。你有分别,有得失,有爱憎,有输赢,区别自己与他人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净土。消除自己和他人的分别,消除好坏的分别,消除爱憎的歧视,消除生死,一定是彼岸。若问何方者,般若智慧是也。惟有原始之清净心。即"幸运的人,拥有清净心,必见神"之谓。

我在前不久的一次学校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讲,你们从学校毕业,今后要走向社会,人生即将启程了。究竟对人生作何打算?自己的人生预案必须自己书写。而且,你是既当明星表演,又当导演让自己表现不俗。你们究竟打算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打算设计成悲剧还是喜剧?或者西部剧、闹剧类的打斗剧?自己一生的设计,从今天开始必须由你们自己来完成。

观察当今世间风潮,似乎人们对人生全然没有预案,好像人生就是享受,撞大运,寻欢作乐,这种不计后果的人生观大行其道。人生就是享受,这是何等让人鄙薄的人生观!一钱不值,行同狗彘。享受生活,毫无目的,人生就是抓住更多的幸福,而幸福只是官能的幸福,只是享受现成的生活而已。人们都拥有这样的人生观,那些能够享受生活的人尚可,不能享受的人该当如何?

他们会说:享受生活的权力人人有份,所以我们也得享乐,享乐即人生,没钱,去偷也必须享乐,甚至杀人越货,也必须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是蹲大牢还是被枪毙,明天的事随它去。

这种享乐的瞬间主义,即当今世人的想法,没有比这再让人瞧不起的人生观了。这是动物观、生物观。依我看,这种人生观毫无意义。确实,饥肠辘辘之时吃了饭很满意,很高兴,很幸福,吃得越好越觉得生活美好,也许认为享受了这样的生活,对人生有所补益。然而这样的补益,无非是肚子饿了必须吃饭,即使拿别人的也必须吃,是以这样的不益换来满足的补益,所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即正加负(补益+不益)等于零。毫无意义,只是把坑填满而已。

仅仅满足于填平欲望这个坑,全无意义。肚子饿时吃了饭,感觉满意、精力充沛,用这样充沛的精力接下来做什么呢?用这样充沛的精力我在人生道路上要干一番什么呢?人生得由此开始。享受生活算不得人生。必须互相有自己的愿望:人生要做什么、干一番什么、留下什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邪YIN戒是否有根本戒和支分戒?如何区分?

达真堪布:邪YIN戒是否有根本戒和支分戒?如何区分?

达真堪布:邪YIN戒是否有根本戒和支分戒?如何区分? 问:邪淫戒是否有根本戒和支分戒?如何区分?如果不知道或忘了,在佛菩萨圣诞日里发生了不净行,是否犯邪淫戒?另外,出入色情场所,看色情电影、书籍,...

大宝积经 词义解释

大宝积经 词义解释

大宝积经大宝积经《大宝积经》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一百二十卷。玄奘在临死前一年(663)曾试译几行,感觉气力衰竭而辍笔。菩提留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年,于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稽首一切智  妙湛圆融德圣支分相貌  无作同真际我意静无诤  忘称赞布施以四大为本  白净生无变往昔...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菩萨品第四 菩萨品第四 菩萨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又是回因向果,入一实乘,否则乃是权乘,不能成佛,也即不能真正净佛国土,于是针对权乘...

76佛教对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76佛教对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佛教对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世界末日这个名词,是基督教所高倡出来的,不过,这也是事实。佛教把此世界的生灭,分做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空是从无中生有,有的阶段又分为成、住、坏三个阶段,坏的结果,...

日常的佛心行禅:两只红鞋

日常的佛心行禅:两只红鞋

两只红鞋有位留美女士逛美国的一家百货公司,在进口处有一堆鞋子,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超级特价,只付一折即可穿回。她拿起鞋子一看,原价70美元的漂亮大红鞋只要7美元,这简直让人不可相信。她试了试,觉得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