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故事 无畏与鼓声--学佛网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王舍城的时刻,有一天,佛陀在前往舍卫城的途中,走进了一片寂静的森林。林中有些令人畏惧的猛兽,世尊在树下歇息一会儿之后,又持续往前走。阿难尊者看见前面有个交叉路口,就申报佛陀:“世尊,前头有个叉路,一条是直的,但路上有许多狮子猛兽;另一条是曲曲折折,可是比较安然。请问世尊,我们该走哪条路呢?”

佛陀说:“如来是没有任何畏惧的,走直路。”

于是,佛陀与比丘僧就朝着直路走。这时路旁有两个孩子正在玩耍,一个手拿小鼓,另一个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陀的肃静身相,急速生起无比的欢乐心,于是蹦蹦跳跳地跑到世尊旁边,对佛陀恭敬顶礼后说:“世尊,您走的这条路有恐怖的猛兽,但我们可以作您的侍卫,保护您。”

“你们要如何保护我啊?”世尊笑着问。

“假如猛兽来了,我就摇小鼓,恫吓它们。”拿着鼓的小孩说。

“假如牠们来了,我就用弓箭射牠们。”另一个比手势说。

释迦牟尼佛听了很高兴,认为他们俩发了清净心,积累福慧资粮很圆满,就说:“不用保护我了,你们已经圆满资粮,可以回去了。”

这时,世尊放光微笑,光线彻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后,返回进入世尊的白毫间。阿难合掌请问:“世尊!今天是什么样的人缘放光微笑呢?”

世尊告诉阿难尊者:“刚才那两位无邪活泼的小孩,对我生起清净的欢乐心,将于十三大劫之中,转生为人天中,享受人天福乐。之后,再转为人身,削发修行,在寂静的地方独自修学三十七道品,证得独觉果位。个中一位名叫无畏独觉,另一位叫鼓声独觉。所以我放光微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看开:青春很易逝,珍惜当下才能少些追悔

佛教故事:禅·看开:青春很易逝,珍惜当下才能少些追悔

青春很易逝,珍惜当下才能少些追悔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有位老人劝告一位少年。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是!再说,我的美好蓝图还未规划...

宝光和尚入冥所见

宝光和尚入冥所见

绍兴樊江乡广仁寺,有一宝光和尚,俗姓陈,名幼清,家住绍兴城朝东坊,很有善根,十四岁受人劝化,吃长斋,几年后,道心增长, 十九岁开烟叶店,叫店里人都吃长斋,另给荤菜钱。 这年秋天,两眼忽瞎,第...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有一天,佛祖心想: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精进修行,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现在应使此四部之众,能真正渴仰于法。那时,佛祖乃不告辞四部之众,又不带侍者,就有如屈...

佛教故事:罗汉菜:罗汉与沙弥

佛教故事:罗汉菜:罗汉与沙弥

罗汉与沙弥从前有一长老比丘,已得阿罗汉道,具有他心通。一日带一沙弥进城游览。因衣钵太重,由沙弥担着,跟在后面走。沙弥一面走一面想着:人生在世,无不是苦,应该怎样才能解决苦恼呢?佛常赞叹行菩萨道为最胜...

达真堪布;什么是明信与迷信

达真堪布;什么是明信与迷信

达真堪布;什么是明信与迷信问:什么叫明信?什么叫迷信?达真堪布答:明信就是明白佛讲的这些道理,然后生起信心。明理以后信叫明信,不明理地信、盲目地信、糊里糊涂地信叫迷信。学佛不能盲目地学,信佛不能糊里...

素食者最常碰到的问题

素食者最常碰到的问题

素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青菜豆腐,我们可以称它为“植物性饮食”,它包括蔬菜、水果、坚果、五谷杂粮(包括豆类、种子),菌类,海藻类,它是很丰富和多元化的。确保身体摄入足够的必需营养素:蛋白质、脂肪、钙、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