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往生女人第四

  元念佛婆

  念佛婆,不清楚他的姓氏。元朝至顺庚午年,浙西连年闹饥荒,杭州城中,饿死的人相互堆积,官府命令街坊小吏派人抬尸体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有一婆子,二十天不腐烂,每天都在众尸的上面。人们奇怪,搜查她的身体,怀中有小囊,贮放着念阿弥陀佛图三幅。事情传到官府,就为她买棺材入殓,焚化,烟焰中,现出佛菩萨像,光明灿烂。因此发心念佛的人极多。(《山庵杂录》)

  清杨氏

  杨氏,就是清乾隆时,袁子才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年老没有儿子,依靠他女儿洪夫人(就是柴太夫人的生母)生活,静住一楼,三十年脚不下地。虔诚信奉观音大士,诵经念佛不断。性情慈善,如果听到楼下打丫环的声音,就彷徨不能吃饭。有丫环上楼,必定分出自己的食物给她们吃。到了九十七岁,临终前三天,要盆洗脚。丫环把以前用的木盆拿来,她说:“不可,我这样去要蹋莲华,须要洗脸的铜盆。”洗脚后,忽然闻到栴檀妙香绕空,杨氏就盘坐往生了,异香三天三夜才散。(《海南一勺》)

  清张氏

  张氏,是金山人,嫁给王生。他的伯姑王氏,修净业往生,事情见《净土圣贤录续编》。张氏自幼就信净土,为人淡朴。一直爱生病,而念佛不断,受三归五戒,不愿成家。无奈幼年已经许配,于是在嘉庆二十年出嫁。一年后,回娘家,这时病重,请道俗信众修行人同声念佛。不久,气喘急,要人扶起,面向西方坐,念诵《阿弥陀经》,以及佛名。目光向上看,面含笑容,就往生了。(《种莲集》)

  清林节母

  林节母,姓颜,号惠芳,是广东潮阳林之琦的妻子。林之琦家贫苦学,不得志,郁郁生病死了。节母正怀有孕,满月生了儿子,名叫道逊。节母性情贤淑,外家富盛,资产丰厚,所以能安稳过日子,孝顺公婆,和睦妯娌,守志抚孤。家里世代信奉观音菩萨,节母礼拜尤其虔诚。后来因为手触到芒刺,痛不可忍,百般医治无效。一天晚上,忽然梦见菩萨为她抚摩,给她一豆,味道甘甜,醒来后,病就好了。从此就吃素念佛,每天有固定功课达十五年。临终时,还把世代虔诚信奉佛,嘱咐她的儿子儿媳。先前一月,要媳妇裁衣裙,按照佛制。时间到了,念佛坐着往生了,享年六十五岁。去世后,她儿子梦见随青衣人航海,到了一个地方,殿宇辉煌。有人说:“你母亲优婆夷,往生安乐国了。”当时是在嘉庆道光年间。(《近代往生传》)

  清丁氏(女)

  丁氏,金山人,就是张氏的妯娌啊。她伯姑王氏,劝她念佛,同一天受归依戒。王先往生,丁氏见他临终正念,就很感奋,按时课诵,回向西方。平常作功德,并戒杀放生,学习王氏的遗法。有女儿,嫁到太原,病重后,教她念佛,安然往生。过了一年,丁氏病中,翻转艰难。临终,努力起身,面向西方坐,呼唤家人念诵《阿弥陀经》,以及佛号,刚一百多声,看她好像有注视。问她见到佛菩萨了吗,她微微点头。过了一会儿,声音气息都消失了。当时是道光八年五月初九日。(《种莲集》)

  清邵媪

  邵老太,是常熟邵子寅的母亲,一直信奉佛。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微病,忽然对邵子寅说:“你在明天,接妹妹回来。”子寅听从,而不知为什么。第二天妹妹回来,邵老太说:“我今天要走了,了却母女的因缘罢了。”女儿听了就哭。老太笑道:“死生是一幻相啊。”遂后就说别的事。到了中午,说:“时间到了。”子寅问去哪里,老太用手指空中说:“佛来。”就往生了。(《种莲集》)

  清陆孺人

  陆孺人,是苏州包心愚的妻子。事奉婆婆孝顺,曾经照顾婆婆的病,不解依带几个月。包心愚本来勇于行善,凡是造桥修路,施衣放生等事,常挂在心上,孺人必定尽力赞成。幼年曾经浮海礼拜普陀山,中年后,脚不出门,早起,念诵经咒以及佛号,四十年没有间断。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感染微病。告诉儿子儿媳说:“夜里梦见古衣冠三人相招,说我念佛至诚,当天让我见佛了。”初八日凌晨,向着西方念佛往生了,享年八十五岁。(《种莲集》)

  清钱氏

  钱氏,名兰贞,是苏州人。幼小就端静,嫁给了顾姓。后来因为怀孕,遇病很危重,半个身体都冷了,神识昏乱。有亲戚来问候,劝她丈夫立誓戒杀,念诵观音圣号。丈夫听从,三天汗下,病好像就没有了。从此,钱氏归心净业,每夜焚香,念诵大士号,虽然严寒酷暑,不间断啊。道光二十八年冬天,染上咯血病,渐渐加重。延续到二十九年,十月八日,忽然说:“苦海茫茫,三天可以出离了。”初十日清晨,要设香案在床右,说:“今天决定往生了。”口中仍然念大士名。过一会儿,忽然称念阿弥陀佛。到了申时,声音渐渐微弱,向着西方吉祥卧往生了。第二天天明,头顶还是温的,享年二十九岁。(《种莲集》)

  清易特墨太夫人

  易特墨太夫人,法名莲如,是满洲正红旗人。勤俭仁慈,恩惠周济姻党。相夫教子,孜孜不倦。所以依太守勒通阿札,分转拉芬阿,二公做官,政绩卓著有名声,秉承母亲的教训啊。太夫人,中年吃素,潜心净业。每天定课,念诵佛号两万声,二十多年没有间断。光绪元年,寿命六十二岁,忽然在冬月十五日后,神气不爽,告诉家人说:“我见到佛像数尊,众多童男女,手执幡幢,都来迎接我。”已经定期在二十七日午时,往生西方净土。因此将存储的衣饰,散发给媳女等人。并嘱咐持身处世,都以方便为本,没有别的话。到期,要求全家眷属,环跪念佛。于是合掌盘坐,朗宣佛号往生了。(《种莲集》)

  清姚嫂

  姚嫂,是四川绵阳人。丈夫早亡,再嫁丈夫姚雕匠。姚雕匠吸烟而且懒,姚嫂自行做佣工度日子,她丈夫仍然频频来要钱,没有就殴打她,必须要到钱才离去。姚嫂还是忍泪作工,从无怨言。长素多年,夜里就静坐低声念佛,人们很少有知道的。后来在家生小病,有一天盘坐床上,说是听到音乐声,又见大手掌,现阿弥陀佛四字,又说见到大莲华,微笑往生了。当时是光绪初年间。(忏业僧述)

  清沈贞女

  沈贞女,是沈雪峰居士的女儿。幼时听父母讲因果,就戒杀放生。稍稍长大,听到议论婚事,就哭泣不吃东西。问她的志向,说是等到经义稍通,须要出家为尼,父亲就赞许。并且懂点文字,仅读《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大悲咒》,还不懂义理,只是一心念佛而已。等到母亲去世后,就吃长素。二十一岁时的五月,偶然患当时的流行病,缠绵二十多天。她父亲时时嘱咐她念佛观佛,一心向着西方。到了三十日早上,时而昏迷,她父亲就呼唤她的名字警醒她,开示往生西方净土的乐,让她安心念佛。到了未时,她忽然让人扶起,向着西方坐,合掌念佛。当时因为县令的母亲病了,她父亲去诊治。过了一会儿,她忽然睁眼四处看,问父亲在哪里,众人说:“出去了。”她说:“没事,不必找他,只传话请他放心,我刚才,已蒙二菩萨引领去了,蒙佛授记下品下生。因为有两次割肉治疗母亲的孝,改为下品中生。幸好父亲时时提醒,请他放心,不必记挂。”当时有仆妇孙姓的,也吃长素念佛,听了这话,说:“小姐是童女修真,能得到这个利益,我们是半途修行,恐怕赶不上。”女说:“念佛只要真心,不在半途不半途。”又嘱咐亲属说:“你们平时念佛不真心,恐怕不得力。如果能真心念佛,到这时才知道受用,大家努力吧,我走了。”说完就闭目往生了。她父亲到酉时回来,按摩她,头顶还是热的。(《俞慧郁钞集》)

  清某贞女

  湖北黄陂东乡,清光绪年间,有某贞女,忘了她的姓名。从小就聪慧,父母为她择婿,她发誓不嫁,从师父受菩萨戒,持名念佛,脚不出闺房。嫂子刚生儿,有一天她嫂子让她帮儿子取便溺衣,贞女说:“我心就是佛心,我手就是佛手,不可以碰触不净啊。”嫂子笑说:“妹妹以后嫁了夫婿,难道不养孩子吗?”贞女惆怅站立良久,不得已,用两指拾取给嫂子。成年后,嫁期临近了,微微示现有病,屡次告诉父母,赶紧准备后事。出嫁的前一天,贞女含笑说:“西方极乐,孩儿有幸往生,不要挂念。”然后盘坐合掌,就往生了。坐缸三年,再打开看,体貌如生。(《近代往生传》)

  清陆妪

  陆老太,是苏州阊门外人。七十多岁,持斋念佛。光绪丁丑年,二月十二日,忽然自己沐浴更衣,端坐念佛。不久,寂静没有声音。到晚饭时去问候,看她,已经闭目往生了。(《俞慧郁钞集》)

 

点我:

相关文章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  过去,波斯匿王前往佛所,顶礼佛足时,闻到一股比天香还要香的香味,波斯匿王四处张望,寻着这股特殊浓郁的香味,不知道香气是从哪里飘来的,大王...

赠送精舍制

赠送精舍制

  佛子罗睺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提高,尤其在家信徒们对他更是另眼相待。因此,在比丘中要以罗睺罗所受的供养最多。  对于根器薄弱的弟子,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有时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睺...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编者按:你诵经吗?诵经时应注意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慧能祖师如何教导法达禅师“无念念佛经”的。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别让概念阻碍了你打开真理之门

别让概念阻碍了你打开真理之门

  佛陀说过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年轻的商人从远方返家,发现自己的房子不但被土匪洗劫一空,而且被烧毁了。在房子的断垣残壁之外,有一小具尸体,他以为那就是他小儿子的残骸。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仍然活着,他不知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3集普度王子行布施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3集普度王子行布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