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饮食之道

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为何称之五观堂?因为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如果用斋时,散心杂话,则信施难消,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为五观堂。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著行者用斋进食也是一种修行的重要课题。

佛法与生活本是融合的,随时随处皆是我们进道修行之胜缘。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了无限的禅机,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言语举止,也无不是修行的对象。从前的高僧大德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现代的人豪华奢侈,山珍海味,却烦恼无尽,这就是有无修行之间的差别。所以,佛门弟子在受用饮食时,当不离修行本分,各自正念摄心,作五种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凡受食时,应知食物得来不易,需要许多因缘条件共同成就,如吃进口中的一粒米,就须经农人辛苦耕种,再经工人碾轧去壳、商人搬运贩卖以及家人水洗烧煮等,由此可见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

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故我们对于现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应有一份惜福和感恩的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凡受食时,应思量自己的德行及所作所为,到底具有多少福德可受此供养?自己是否有资格受此美食?

修行人每天要检查自己,省察一下,从早到晚是如何对待佛法?持戒了吗?精进了吗?忍辱了吗?入好久的定?在定境当中,开敷什么智慧?悟了多少?慈悲众生了吗?如果没有修行,则德行全缺,便不应受此食。藉此警醒自己精进修行,常怀一份惭愧的心。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凡受食时,应慎防己心,远离贪、嗔、痴三种过患:于美食不起贪取心,见劣食不生嗔恚念,时时自我觉照,观一切饮食皆为众缘和合,莫恣意贪图美味。

一般人在吃的方面,总是千般挑剔,万般捡择,须知食物能滋养我们的色身,固然是重要,但如过份贪著,没有节制,常随自己喜好而暴饮暴食,则必伤害身体,故谓“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又佛寺用斋叫做过堂,意即告诉我们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对食物起贪嗔念头,要防止自己三业放逸,保持一份平等和离欲的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凡受食时,应视食物为健身疗病的药物,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充份的饮食营养,生命便会枯竭,人就无法生存,故受诸饮食,当如服药,并非为满足口腹之欲。

既然如此,则饮食不应只在美味上著意,自己饱腹后即不应再贪求,就如生病须服药,病愈康复则不需再用药。在接受饮食时,切莫用轻慢心去受食,应有一份警觉的心。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凡受食时,应知一切所食皆为资身修道之用,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令色身能够继续修行,以成就道业,利益众生。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当发道心,勤奋用功,保持一份精进的心,方堪受食。

此五种观想的次第,初即观食,次是观身,后并观心,一切须在修行办道上相应。

黄蘖禅师曾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此即透露出行人用斋时,面对诱人的美食欲境,依旧要保持观照的工夫,端身正坐接受饮食,收摄自心不起分别,不住著食物的色香味,不计较食品的好坏,不拣别食料的精粗,以随缘自在的心念,进食前修持五观想,自思惟:是不是德行无缺?能不能防心离过?有没有认真办道?能够怀抱这样的心进食,才是合乎佛教的饮食之道。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索达吉堪布: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2011年11月18日晚上』问: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答:慈悲观的产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

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

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

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裴章,是山西省河东地区人,他的父亲与神僧昙照法师极友善。昙师精于相术,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的功名事业,一定很有成就。裴章二十岁时,娶妻李氏,新婚的时候,尚能...

剖腹产吉日选择关乎孩子的未来 好处多多 赶紧来选

剖腹产吉日选择关乎孩子的未来 好处多多 赶紧来选

孩子的出生日不仅对孩子有影响,对家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日子不同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不同。作为准妈妈的我们,要是是决定剖腹产生产的话,那么就应该着手剖腹产吉日选择好日子才能迎来好生活。首先我们要先懂得怎么...

住宅缺角不宜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听听大师的

住宅缺角不宜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听听大师的

在风水上好的住宅讲究四平八稳,然而现今城市用地紧张,不少人的房子都存在着缺角或者凸角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住宅缺角不宜买,买了就是自动把霉运罩在自己头上,但是说到具体的原因,很多人还真不清楚。对于住宅...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内容提要:在中国禅宗历史上马祖道一是一位很重要人物,他在南岳怀让的启发之下,对慧能的南宗禅法深有体悟,在继承发扬南宗无相无念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禅学体系,对后来沩仰宗和临济宗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

称念圣号亡母得升天上

称念圣号亡母得升天上

亡母五代时,苇州邓氏女,其母早亡,伯父养育,昼夜恋母,祈问沙门,云何复见母颜?沙门曰:地藏菩萨,本愿大悲,一心称念,会复得见。女即昼夜称名。后对沙门曰:女依师恩,再见慈颜,衣裳一领,谨以奉施。沙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