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 普施无畏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

佛陀在世时,阿难尊者为佛陀的侍者,佛陀到那里阿难就跟随到那里。

有一天,佛陀与阿难出外行化,在半路上碰到一只鸽子,那鸽子很奇怪,见到佛陀的时候,不但没有惊骇,而且很想接近,可是见到阿难,便显出害怕的样子,不敢接近阿难。

阿难见到这种情形,不知其缘故,于是请示佛陀。

佛陀说:“你现在虽然没有杀害众生的动念,但是因为你还没有永离杀心,所以它见到你就会害怕,而我不但断了杀心,连杀的习气也都已经断除,所以一切众生见到我都不会恐怖畏惧。”

再说过去有一位华林禅师,搭一茅蓬,在深山里修行。地方官因为仰慕他的德行,就到深山去拜访。

见面以后,地方官问说:“禅师啊!怎么你连一个侍者都没有呢?”

华林禅师答覆他说:“有一两个。”

地方官说:“何不请出来见面呢?”

华林禅师用手拍拍禅床,喊道:“大空!小空!”

结果,有两只猛虎从茅蓬的后面,哮吼而来。

地方官惊怕得面无人色,禅师乃向两只虎挥手说:“去!去!这里有客人,不要吓坏了客人!”

如果我们很正常,不随便打人,也不随便杀人,任何人见到我们,都可以安然无所畏惧,假使有一个人著魔发狂,拿起刀来见人便杀,大家就不敢安心的接近他,一定是见到他就跑得远远的,恐怕自己的生命受到伤害。要知道每个众生,都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谁要威胁到他的性命生存,当然就会害怕起来。所以,不管什么人,如果能够存有不杀害众生的心,就能普施一切众生无畏。

由于不杀害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见到这位不杀者,自然都欢喜跟他在一起。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人遇到狗,狗不但不对他吠,还会摇著尾巴,表示欢迎。但是也有的人,狗见到他,便大声狂吠起来,而且还要咬他,这就是一个证明。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动杀的念头,而且对于一切众生,应该生起慈悲心,增长慈悲的力量,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的亲人,甚至视一切众生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逐渐断离杀害众生的残忍。

一个人所以会去杀害众生,最大的原因,就是有嗔心。嗔恚是杀生的导火线,一个嗔恨心重的人,一定很容易杀害众生。犯了杀人命案的凶手,往往都是嗔恨心的关系,才会引起杀机。在现实的世间中,常常因发生战争或暴乱而杀人不少,虽然原因很多,但嗔恚心可说是最主要的动因。如果要想不杀生,就得永远断除一切嗔恚的习气。不论为了爱护自己,或爱护众生,嗔恨心总是要不得的。

佛经中说:一个能永离杀生的人,冥冥中就会得到天龙八部的非人所守护。由于没有做亏心的事,所以睡觉很安乐,也无恶梦。又因为不去杀害众生,自然就不与众生结怨,也就没有仇家对头,更无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纠缠。

是故,修行之人应深信因果,依教奉行,严持戒律,力行善业,这才是真修行的人啊!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相关文章

“认鬼神为解脱主”是邪恶知见口说因果,不见其行,终归是徒劳夫妻冷战,女儿叛逆,十几年困局我一年间改变这种不易察觉的有相计执布施,你是否有犯?我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佛陀和佛母报化敲醒了我当代出了一位巨圣(三)——三十多个领域都取得无可比拟的成就命理风水有道理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释悟殷壹、前言佛陀所开示的缘起法:从「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到「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大正2.85下),说明了有情生死流转乃...

法罗群岛捕鲸场面血腥

法罗群岛捕鲸场面血腥

11月22日,位于北大西洋的法罗群岛(丹麦自治领)举行年度集体捕鲸活动。活动期间,岛上居民将长脚领航鲸(又名巨头鲸)驱赶至海湾进行集体宰杀,这一传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法罗群岛每年宰杀的...

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

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

1 小和尚负责每日清扫寺院外的落叶,可是天天扫天天掉,小和尚问师兄。师兄出了个主意“你每天扫之前摇摇树,不就不用天天扫了”。小和尚觉得有道理,可是第二天依然一地落叶。小和尚一脸茫然,主持听说了。叫过...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九)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大威德世尊!宣发慈音无隐无遮,善于开导众生微细深沉迷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舒畅,获得巨大富饶利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心体,本来周遍圆满,如是乃至大地草木,...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小过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小过

小过做人一定要学会承担,也一定要学会处之淡然。世间许多事情本来就很平常,无需计较是非黑白,看开了就是快乐。有一天,知云和尚去参访石头禅师,二人谈兴很浓,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江边。这时一位船夫正将沙...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拼命飞跑的“兔子”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拼命飞跑的“兔子”

拼命飞跑的兔子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猎狗追逐兔子没有追上,被主人臭骂了一顿。脱险的兔子回到森林,其他动物纷纷祝贺,兔子说:这其实没什么,猎狗追不到我,只会被骂一顿,所以它是拼力飞奔。但我被它追上就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