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 普施无畏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

佛陀在世时,阿难尊者为佛陀的侍者,佛陀到那里阿难就跟随到那里。

有一天,佛陀与阿难出外行化,在半路上碰到一只鸽子,那鸽子很奇怪,见到佛陀的时候,不但没有惊骇,而且很想接近,可是见到阿难,便显出害怕的样子,不敢接近阿难。

阿难见到这种情形,不知其缘故,于是请示佛陀。

佛陀说:“你现在虽然没有杀害众生的动念,但是因为你还没有永离杀心,所以它见到你就会害怕,而我不但断了杀心,连杀的习气也都已经断除,所以一切众生见到我都不会恐怖畏惧。”

再说过去有一位华林禅师,搭一茅蓬,在深山里修行。地方官因为仰慕他的德行,就到深山去拜访。

见面以后,地方官问说:“禅师啊!怎么你连一个侍者都没有呢?”

华林禅师答覆他说:“有一两个。”

地方官说:“何不请出来见面呢?”

华林禅师用手拍拍禅床,喊道:“大空!小空!”

结果,有两只猛虎从茅蓬的后面,哮吼而来。

地方官惊怕得面无人色,禅师乃向两只虎挥手说:“去!去!这里有客人,不要吓坏了客人!”

如果我们很正常,不随便打人,也不随便杀人,任何人见到我们,都可以安然无所畏惧,假使有一个人著魔发狂,拿起刀来见人便杀,大家就不敢安心的接近他,一定是见到他就跑得远远的,恐怕自己的生命受到伤害。要知道每个众生,都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谁要威胁到他的性命生存,当然就会害怕起来。所以,不管什么人,如果能够存有不杀害众生的心,就能普施一切众生无畏。

由于不杀害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见到这位不杀者,自然都欢喜跟他在一起。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人遇到狗,狗不但不对他吠,还会摇著尾巴,表示欢迎。但是也有的人,狗见到他,便大声狂吠起来,而且还要咬他,这就是一个证明。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动杀的念头,而且对于一切众生,应该生起慈悲心,增长慈悲的力量,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的亲人,甚至视一切众生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逐渐断离杀害众生的残忍。

一个人所以会去杀害众生,最大的原因,就是有嗔心。嗔恚是杀生的导火线,一个嗔恨心重的人,一定很容易杀害众生。犯了杀人命案的凶手,往往都是嗔恨心的关系,才会引起杀机。在现实的世间中,常常因发生战争或暴乱而杀人不少,虽然原因很多,但嗔恚心可说是最主要的动因。如果要想不杀生,就得永远断除一切嗔恚的习气。不论为了爱护自己,或爱护众生,嗔恨心总是要不得的。

佛经中说:一个能永离杀生的人,冥冥中就会得到天龙八部的非人所守护。由于没有做亏心的事,所以睡觉很安乐,也无恶梦。又因为不去杀害众生,自然就不与众生结怨,也就没有仇家对头,更无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纠缠。

是故,修行之人应深信因果,依教奉行,严持戒律,力行善业,这才是真修行的人啊!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相关文章

“认鬼神为解脱主”是邪恶知见口说因果,不见其行,终归是徒劳夫妻冷战,女儿叛逆,十几年困局我一年间改变这种不易察觉的有相计执布施,你是否有犯?我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佛陀和佛母报化敲醒了我当代出了一位巨圣(三)——三十多个领域都取得无可比拟的成就命理风水有道理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8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8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8】药师禅: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如处在天堂一样;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处于地狱一般。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唐代的丰干禅师在当时颇有名望。一天,他在树林里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但相貌俊美。禅师问了附近村庄的人家,没有人知道...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皈依时为什么要把父母观想在身边,却把怨敌观想在前面? 达真堪布解答:观修皈依的时候,观想自己跪在皈依境面前,左边是今生的父亲,右边是今生的母亲,前面是...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三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三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三集) 让我们先合掌恭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

第四章_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p.261~p.265)一、《般若经》与《中论》以如幻等来譬喻一切法空(p.261)《中论》在论破异执后,每举譬喻来说明,譬喻是佛...

缘本致经

缘本致经

缘本致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爱讱深有荣色未起为缠没住亦有本栽。非无缘致爱有耽荒本致熟在狂醉为受不明观解。是名痴本痴缘所生亦为有本。何等为本。眩曜色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