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

为何称之五观堂?因为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如果用斋时,散心杂话,则信施难消,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为五观堂。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着行者用斋进食也是一种修行的重要课题。

佛法与生活本是融合的,随时随处皆是我们进道修行之胜缘。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了无限的禅机,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言语举止,也无不是修行的对象。从前的高僧大德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现代的人豪华奢侈,山珍海味,却烦恼无尽,这就是有无修行之间的差别。所以,佛门弟子在受用饮食时,当不离修行本分,各自正念摄心,作五种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凡受食时,应知食物得来不易,需要许多因缘条件共同成就,如吃进口中的一粒米,就须经农人辛苦耕种,再经工人碾轧去壳、商人搬运贩卖以及家人水洗烧煮等,由此可见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

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故我们对于现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应有一份惜福和感恩的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凡受食时,应思量自己的德行及所作所为,到底具有多少福德可受此供养?自己是否有资格受此美食?

修行人每天要检查自己,省察一下,从早到晚是如何对待佛法?持戒了吗?精进了吗?忍辱了吗?入好久的定?在定境当中,开敷什么智慧?悟了多少?慈悲众生了吗?如果没有修行,则德行全缺,便不应受此食。藉此警醒自己精进修行,常怀一份惭愧的心。

三、防心离过,禁贪效宗:

凡受食时,应慎防己心,远离贪、瞋、痴三种过患:于美食不起贪取心,见劣食不生瞋恚念,时时自我觉照,观一切饮食皆为众缘和合,莫恣意贪图美味。

一般人在吃的方面,总是千般挑剔,万般捡择,须知食物能滋养我们的色身,固然是重要,但如过份贪着,没有节制,常随自己喜好而暴饮暴食,则必伤害身体。又佛寺用斋叫做过堂,意即告诉我们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对食物起贪瞋念头,要防止自己三业放逸,保持一份平等和离欲的心。

四、正事良药,作疗形枯:

凡受食时,应视食物为健身疗病的药物,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充份的饮食营养,生命便会枯竭,人就无法生存,故受诸饮食,当如服药,并非为满足口腹之欲。

既然如此,则饮食不应只在美味上著意,自己饱腹后即不应再贪求,就如生病须服药,病愈康复则不需再用药。在接受饮食时,切莫用轻慢心去受食,应有一份警觉的心。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凡受食时,应知一切所食皆为资身修道之用,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令色身能够继续修行,以成就道业,利益众生。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当发道心,勤奋用功,保持一份精进的心,方堪受食。

寺庙的五观堂内,一般供奉着弥勒菩萨像,两边依次排开用斋的桌椅。用斋时,依照次序,次第而坐。此五种观想的次第,初即观食,次是观身,后并观心,一切须在修行办道上相应。

黄蘗禅师曾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此即透露出行人用斋时,面对诱人的美食欲境,依旧要保持观照的工夫,端身正坐接受饮食,收摄自心不起分别,不贪着食物的色香味,不计较食品的好坏,不挑拣食料的精粗,以随缘自在的心念,进食前修持五观想,自思惟:是不是德行无缺?能不能防心离过?有没有认真办道?

佛陀的教导宣明主题:五观过堂谢生恩,一心持戒酬佛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慈悲心使人弃恶从善

宽运法师:慈悲心使人弃恶从善

最近有位忧心的母亲,来到寺里找我,说她自己十六岁的儿子,终日流连网吧,沉迷打机,不但学业荒废了,而且精神不振,失去了年青人应有的热情与活力,而最令人头痛的是,不听妈妈的话,还经常跟妈妈赌气,回家之后...

农村四合院风水不好该如何化解 这几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农村四合院风水不好该如何化解 这几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以前的人们会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这样会显得更加的热闹。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习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的人喜欢建造具有庭院风格的房子,如果你发现你家的四合院风水不是很好的话,那该如何去化解呢?今天就给大...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十五)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十五)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八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  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  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  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  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  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  成一...

陈大惠:让您和家人远离灾祸的真正原理—受益终生!

陈大惠:让您和家人远离灾祸的真正原理—受益终生!

陈大惠:让您和家人远离灾祸的真正原理—受益终生! 陈大惠先生:40岁,央视闻名主持人,曾任《东方之子》、《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前主持人,是一位资深制片人。现专门做传统文化传播的志愿者。 有...

敦珠法王关于未来的授记

敦珠法王关于未来的授记

重要通知:今天早上7点至12点,请念诵《自然满愿祈祷文》【益西彭措堪布译】回遮一切灾厄的伏藏文——《邬金莲师祈祷文 · 意乐任运自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做人的佛法:烦恼都是自找的

做人的佛法:烦恼都是自找的

烦恼都是自找的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禅语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于是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除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人不解地问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