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哲理故事:辩才和尚的悔恨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硬要不成,也不好强取,常常为不能得到《兰亭集序》而慨叹。

于是,有人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说他定能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欣喜不已,立刻令萧翼督办此事。

一天,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书法的杂帖,来拜见辩才和尚。萧翼对书法很有研究,一会儿工夫就和辩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几日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给辩才和尚欣赏。辩才和尚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辩才和尚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的真迹。萧翼故意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多年。辩才和尚连忙从屋梁上取下《兰亭集序》,萧翼一看,果然是真迹。随即,他拿出唐太宗的诏书,带着《兰亭集序》走了。辩才和尚这才知道上了当,可悔之已晚。不久便积郁成疾,去世了。

有些时候,我们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是因为太过于炫耀自己的优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法布施最为殊胜,难道我们就不要行财布施了吗?

佛说法布施最为殊胜,难道我们就不要行财布施了吗?

问:是否应该就专行法布施废其余二布施. (如一青年终日足不出户,在各大论坛上宣扬佛法.而不挣钱,不放生,不济贫)答:按自己的能力和机缘,尽力尽缘尽量..布施!才是不住法不住色不住相而行布施!!金刚经...

无爱即无忧

无爱即无忧

无爱即无忧是一副对联,青花瓷字,镶在两片大板上,显得很突出,字体属草书,约是清朝中叶烧制的。问价钱,不便宜,心想以后看着办。过了半年,迁新居,又路过那家艺品店,青花瓷字对联犹置于店中壁边,我再问一次...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衣”止六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衣”止六祖

五祖弘忍对中国禅宗,乃至对中国佛教的一个不可抹灭的功绩,是他伯乐识马,选定慧能为六祖。中国禅宗因为有了六祖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渊自印度的佛教又因为禅宗的革命而真正成为中国化的佛教。慧能的原籍本是范阳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昙鉴。俗姓赵,河北冀州人。年少出家,奉事竺道祖为师,饮食清简、粗布为衣,奉行戒律、精进勤苦。后来游化诸方宣扬佛化,所到之处从荆州起,最后止住于江陵辛寺时,已六十...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菩萨和虱子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不要因为曾经帮助过别人就觉得别人对你的好是理所当然,做事都要有个分寸,这也是一种智慧。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

为什么要学佛和信仰佛教呢?

为什么要学佛和信仰佛教呢?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所以说呀,学佛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