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哲理故事:辩才和尚的悔恨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硬要不成,也不好强取,常常为不能得到《兰亭集序》而慨叹。

于是,有人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说他定能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欣喜不已,立刻令萧翼督办此事。

一天,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书法的杂帖,来拜见辩才和尚。萧翼对书法很有研究,一会儿工夫就和辩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几日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给辩才和尚欣赏。辩才和尚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辩才和尚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的真迹。萧翼故意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多年。辩才和尚连忙从屋梁上取下《兰亭集序》,萧翼一看,果然是真迹。随即,他拿出唐太宗的诏书,带着《兰亭集序》走了。辩才和尚这才知道上了当,可悔之已晚。不久便积郁成疾,去世了。

有些时候,我们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是因为太过于炫耀自己的优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陈兵 〔摘要〕 “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圆融思想虽是中国佛教大德禅观中的智能并主要运用...

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

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

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摘自《净土宗教程》修订版)吾人所处的宇宙空间弥散着诸多的能量辐射,地球与地外星体之间亦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能量互渗。在法界虚空,阿弥陀佛的愿力即是一个巨能磁场,向法界无量刹土衍射光慈...

2种有助养护头发的食材

2种有助养护头发的食材

气候干燥,容易掉头发和加重脱发症状,如果你有这方面麻烦,并且原因不明,不要急着尝试各种宣传可以护发生发的产品,可以先试试食疗。《印度时报》最近介绍了2种有助养护头发的日常食材,不妨试试。绿色蔬菜。菠...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一度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

钟茂森:十子异疾

钟茂森:十子异疾

钟茂森:十子异疾 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结果这十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好的,第...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编者按:因果业报,丝毫不差,这是科学的定律。佛教典籍也阐述有三世两重因果的教义。过去之因,感招现在之果,现在之因,感召未来之果。胖姐是我的学佛同修,她长得矮墩墩,胖乎乎,一笑起来眼睛都找不着了,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