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经常听说:「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

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

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

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道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事实上,学佛之道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难行道,从初发菩萨心,到修行自利利他、难

忍能忍的菩萨道,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完成佛道。另一种称为易行道,要学念阿弥陀

佛圣号,凭藉佛的本愿力,先求往生西方净土,经过长时间的薰闻,证得圣位的菩萨之后,

再以自己的愿力,回到世俗的凡夫群中,广度有缘的众生,积聚智慧与福德资粮,直至功行

圆满,方能成佛。所以学佛越久,知道佛法越深,才了解从凡夫到成佛的路程是相当遥远

的。 

因此,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指在逐渐地成就佛之功德的开始,亦即指完成了自

己能够成佛,也必将成佛的第一步。认同众生与佛本来一体,无二无别,只是在迷为众生,

悟即为佛,并不是说,当我们承认自己有成佛的可能之时,就已同时完成了佛的福德和智

慧。 

也有一种情况是,学佛之初勇猛精进,觉得佛果指日可期,而且他们也的确能够重重突

破,似乎烦恼迅速消除,智慧速疾增长;但是日久之后,仍然觉得烦恼未除,反而感受到障

碍重重,业障、魔障、病障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可能有两种结果:知道了学佛成佛不是一

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所以不再急于成佛,而能改采脚踏实

地、逐步前进的心态,甚至抱持不问收获,但自耕耘的态度,努力修学。另一种则是对于佛

法失去信心,认为开悟成佛之说,只是一种观念或理想,解脱烦恼,转凡成圣,乃系不可能

的事,所以放弃修行,或者改信其他宗教,以期获得另一种方式的归宿。 

综合以上诸种情况,可得一个结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问题,是基于「断烦

恼、证菩提」的观念而起。如能体会到无求、无得,方证无上的佛道,但以佛法用之于现实

人间的日常生活,即能解除许多矛盾的心结或情结。若不急求断烦恼证菩提,烦恼自然已在

减少,那样的话,不仅不会感到学佛越久离佛越远,而且会使你突然发现,佛就在你的眼

前。只要自心与佛的慈悲与智慧相应,自心即是佛的全体大用。因此,《宗镜录》的作者永

明延寿禅师主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若将佛的慈悲与智慧,应用于日

常生活,而不急求了生死证涅盘,岂会产生「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误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

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

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钢筋水泥的森林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愈加冰冷生硬,激烈残酷的竞争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物质上飞速的发展使我们变得无所适从。《进化论》中,动物之间适者生存的法则再...

佛学启蒙:第二十八课、译经与求法

佛学启蒙:第二十八课、译经与求法

第二十八课 译经与求法佛经的原本,是用印度的文字写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译经。从东汉明帝时,翻译《四十二章经 》开始;接着,如西晋时的竺法护 (译经 三百多卷),东晋的鸠摩罗什...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第一章 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要施舍今年6月22号,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在泰国参加了法身寺的供十万僧的大法会。法会将近有50万人参加,为此法会期间也参学了法身寺。法身寺的师父每天都会给大家开示,从7:3...

太上感应篇图说139:巧诈求迁

太上感应篇图说139:巧诈求迁

经文:巧诈求迁。【原文】世上优人品最微,冒官秉篆欲分肥。强将命妇谐连理,西市遭刑颈血飞。注:巧者营谋,诈者诡谲,一命之荣皆由天定,不求而自得者,命也;求之而始得,或求之而不得,皆命也。若加以巧诈,则...

荐读: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

荐读: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

第二十节 犹如飞镖弹回,他们会自伤其身一听说佛陀正从萨诃突来舍卫城,百万富翁给孤独老人赶忙召集佣人,命令他们用旗织和彩带,把佛陀必经之地装饰一新。然后,他又同乌德野比丘一道,乘着马车前去迎接佛陀。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