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调皮的童年生活

调皮的童年生活

罗侯罗出家做沙弥了,耶输陀罗妃怎样也不甘愿,可是事情已成事实,又没有办法改变,净饭王看了也很伤感同情,他就走向佛陀建议说道:

「佛陀!希望你能够规定,今后要出家的青年,必须有父母的允许才可以。」

佛陀觉得父王说得有理,就很欢喜的采纳。

万念俱灰的耶输陀罗,对人间已经没有生存的兴趣。不久,佛陀的姨母憍昙弥夫人加入僧团做比丘尼,耶输陀罗随着很多释种女众,也赶去毘舍离剃发出家。

由于耶输陀罗恋慕佛陀太甚,初加入僧团,一点也无法感受到僧团中无执的清净法乐,可是,由于被佛陀伟大的圣格感化,没有几日,耶输陀罗就开悟了,她恢复了生意,在法乐中过着安稳自在平和的生活,她很欢喜,很感激佛陀,佛陀也很欢喜,到今天,佛陀对她才像放下身上的重荷!

罗侯罗出家后,叫他要和大人一样的认真修道,那是不可能的,在他出家后的不久,因为僧团中有了沙弥的制度,舍利弗又收了一个名叫均头的孩子做沙弥,这两个孩子常常玩在一起,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喜欢玩玩儿童们的游戏。

一个年轻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严肃的僧团里,假若是自己愿意的倒没有话讲,如果是环境压制的关系,其心里有着种种变化就很难讲。罗侯罗的出家,他并不感到新的僧团的快乐,不过,他的口上是没有讲过不满的话,一个孩子在十五岁以前,对大人所指示的言行,自然是百依百顺,但一过了十五岁以后,那天赋的本能,对世间自会有不满现实,以及反抗现实的念头。

那是在罗侯罗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的性情很温和,工作也很热心,但十七八岁的少年,也最调皮,罗侯罗还像小孩一样,常常喜欢说谎骗人。

罗侯罗这个时候是住在王舍城外的温泉林,有很多宰官、长者、居士来探问佛陀住在什么地方,他总欢喜和人家开玩笑,当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他就说在耆阇崛山,佛陀在耆阇崛山的时候,他就说在竹林精舍,因为这两地的距离,约有两里多的路程,罗侯罗开玩笑的心,使大家徒劳往返,结果仍然是拜见不到佛陀。当那些人失望着回来的时候,罗侯罗还笑着问他们道:

「你们拜见过佛陀没有?」

「大德!你何必开我们的玩笑?」

「谁开你们的玩笑?我不过是不放心而已!」年轻调皮的罗侯罗,仍然不肯承认自己的错。

有钱有势的富家子,总是仗着父母的势力和地位,喜欢为非作歹,生为王孙佛子的罗侯罗,虽然在平等的僧团里出家,因为他是孩子,总有很多大人对他非常宠爱,因此,在我想,罗侯罗或许也有些娇生惯养的习性,有些仗着人势的心理。

像罗侯罗这样说谎,一次两次,或许纸老虎还不会给人揭穿,可是次数一多,以说谎来取笑人,这样的风声终于传到佛陀的耳中,是慈父又兼严师的佛陀,听了以后非常不喜欢,因此有一天就独自的走向温泉林来,佛陀想好好的来教诫他一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图说138:掳掠致富

太上感应篇图说138:掳掠致富

经文:掳掠致富。【原文】杀人放火逞强梁,被掳之家最可伤。谁料天公巧报复,全家授首足相偿。注:掳掠,专指劫夺而言,或用兵之时恣意放抢,或盗贼去后借端焚杀,或岁当饥馑之余,或地值水火之厄,强凌弱,众暴寡...

破戒果报故事:令人震惊的杀生果报真相

破戒果报故事:令人震惊的杀生果报真相

令人震惊的杀生果报真相曾有一次,目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同去海边,途中见一长着兽头、周身燃火的人,口中一边喊着哎哟哟一边哭嚎,惨叫声传遍了整个山谷,同时被数以万计可怖的饿鬼围绕着,饿鬼们手持弓箭,向他开...

前男友已有女朋友还想挽回  这个方法最有效

前男友已有女朋友还想挽回 这个方法最有效

有的男生说自己和女友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分手的时候自己又会十分想念想要挽回。还有的男生说自己的女友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想分手,但是自己还想挽回。那么如果男生真的想挽回应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三回 兴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舍身耶摩山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三回 兴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舍身耶摩山

第十三回 兴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舍身耶摩山话说妙善公主见永莲当天发下了重誓,立志修行,此后又添了一个清修的伴侣,心中自是万分欢喜。她从这一天起,情知出家的日子,定然不久,于是预备一切手续,专等剃度...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起居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起居

起居睡眠宜早,勿过十时,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二)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

太上感应篇图说110:沽买虚誉

太上感应篇图说110:沽买虚誉

经文:沽买虚誉。【原文】亡而冒为有,虚则假为盈。巧诈欺同辈,关通攫功名。一朝奸毕露,鬼蜮现其形。所以玉蕴石,抱璞甘沉沦。注:自古有高世之德业者,皆名并天壤,岂有心求之,实大声自宏耳。如居官本不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