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讲稿大纲

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讲稿大纲

道坚法师

佛教组织管理学
佛教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1节 以法为杻带的佛教组织
1、 “以戒为师”的组织管理特色
2、 和合一味的佛教组织观(法华经大白牛车的启示)
3、 佛教入乡随俗的组织特色
4、 民主与自由,5、 佛教民主事务管理的总纲
第2节 和合清净的佛教组织
1、 佛教七众(若加中国特色的行童则为八众)的功能
2、 “六和敬”精神的科学组织管理意蕴
3、 和合敬重,4、 佛教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
第3节 为传教所需的组织管理
1、 “弘法利生”就是佛教组织的传教事业
2、 般若与慈悲,3、 佛教组织管理及传教事业的两大规则
4、 以“四无量心”为指5、 导思想的精进团体
6、 “四摄法”的科学管理
7、 哪里有苦难,8、 哪里就需要佛教——佛教传教事业的特色
佛陀时代的组织管理
第4节 道德自律的佛教初期组织
1、 三皈依的伦理价值
2、 对居士团体的摄受
3、 早期僧团的自律原则
第5节 佛教戒律的创立
1、 五戒——普遍的伦理法则
2、 十善——佛教早期的救世救心运动
3、 八戒、十戒到比丘(尼)戒,4、 科学化佛教组织的管理
第6节 精英管理体制的运用
1、 师承关系在佛教管理中的运用
2、 法脉,3、 佛教管理的系统化
4、 佛教组织的扩展
佛教传入中国时期的组织管理
第7节 夷夏之争,第8节 佛教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1、 中国的大乘气象
2、 夷夏之辩
3、 佛教组织对中国社会的介入
第9节 道安与中国佛教组织管理
1、 僧尼规范三例
2、 天下僧尼,3、 咸归释姓
4、 道安大师对中国佛教组织的贡献
第10节 僧制,第11节 中国佛教的组织管理规则
1、 印度佛教组织管理学(戒律)能否在中国全盘运用?


2、 踞食之争,3、 中国佛教组织管理的迷惘
4、 僧制显山露水,5、 中国佛教组织规范化
丛林清规的源流
第12节 禅门的兴盛
1、 从头陀苦行到营寺安居
2、 山林佛教的勃兴
3、 道信的丛林组织雏型
第13节 丛林清规的发展
1、 百丈清规
2、 禅苑清规
3、 元代的《敕修百丈清规》
4、 禅门以外的佛教组织管理
第14节 丛林清规的特色
1、 以宗法制度维系佛教组织
2、 农禅并重的传统
3、 适应封建时代的需要
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管理学
第15节 佛教改革的必然性
第16节 《整理僧伽制度论》
第17节 建立统一的世界佛教组织纲领
结语 当今佛教的组织管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学佛者是不是必需吃素?

学佛者是不是必需吃素?

圣严法师曾讲过,素食(素食食品)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并不要求所有学佛的人一定要吃素。因为学佛的人吃素是出於慈悲,而慈悲又以五戒中的第一条戒“不杀生"为根本。所以学佛的人如能吃素,那是最好的事,但是,如...

什么是“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什么是“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佛教讲因果,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菩萨因为明理成就大智慧,所以不造恶因也就无所谓感召恶果,众生刚好相反,要等到亲自遭受可怕的果报才生起恐怖。菩萨深知因果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师讳马素,未规行状,不决化缘始终。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有僧敲门,师问:是什摩人?对曰:僧。师曰:非但僧,佛来亦不著。...

达真堪布:家里出事了祈祷佛,一定会遇难成祥吗?

达真堪布:家里出事了祈祷佛,一定会遇难成祥吗?

达真堪布:家里出事了祈祷佛,一定会遇难成祥吗? 问:家里出事了祈祷佛,一定会遇难成祥吗? 答:你把心态放下,就不会有事了。你在盼着那个好的结果,就说明心态没放下;如果心态放下了,还会这样想吗?还会...

达真堪布:各种各样的觉受或境相,都要保密

达真堪布:各种各样的觉受或境相,都要保密

  我们在修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觉受或境相,这些都要保密。一般情况下,可以与上师沟通;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不允许对任何人讲。但是,有些人特别喜欢说这些:“我看见某尊佛了,看见某位菩萨了,梦见什...

如何挽回有新欢的前男友  看最重要的几点

如何挽回有新欢的前男友 看最重要的几点

爱情就像一盒巧克力,看着很诱人,但是真正尝到嘴里后就会发现,既有苦也有甜。两个人相处久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来了,要是没有及时的沟通解除掉误会的话,那嫌隙就开始产生了,最后还会导致分手。很多女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