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形貌丑陋却记忆超群,研习经典终名声远播

晋朝的道安大师,十二岁出家,心性聪敏,遗憾的是形貌非常丑陋,不为师父所看重。在刚出家的三年中,都被驱使到田间工作。可是,他做事非常勤努,虽然辛苦,却从未有过怨言。

再经过数年,有一天,禀告师父要求看经,师父给了他一本辩意经,约有五千字。道安大师手捧着经,照常到田里工作,只利用休息的时候,翻开来阅读;傍晚做完工作回去,更向师父要求其他经典,师父说:

昨天给你的经还没有看,为什么又再要别的经呢?

道安大师说已经会背了!

师父虽然觉得奇怪。却又不相信,也不问他,另外再给他一部成具光明经,约一万字;傍晚回来,便将经送还师父,师父命令他背诵,道安大师滔滔不绝地诵念出来,一个字也没有遗漏。师父至此方始惊异他的天赋不凡,从此,不再要他到田里工作,而让他在寺里研习经典。后来道业大进,名声远播,多与学者名士往来。和名士习凿齿先生初见时,有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 的美谈;座下济济多士,庐山慧远大师、 四川法汰大师都是他的门下。

故事解析:

天才聪慧的道安大师,初出家时,奉师命,亲执田役,一做多年。竞毫无怨言。因貌魄,不为师所喜,也毫无不满之念,即此就可看出道安大师不凡的胸襟了。今人出家学道,初进佛门,即图安逸,视劳役为畏途,每天要人看得起他,既无慧,又不修福,怎能令人看得起他?故望初学者应以道安大师为榜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图说122: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太上感应篇图说122: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经文:紊乱规模,以败人功。【原文】堪笑狂夫妄意为,不循古法逞才思。后人若比前人胜,孔圣而今未足奇。注:规模,大而律令政教之所设施,小而一身一家之所措置,凡已成将成之局,皆是也。彼嫉人之功者,必巧计败...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 问:当我们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这时候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因为我在学习四外加行时了知,当我们有念头时可以转为道用。但是我...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问:“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答:这种观...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心灵。不论你属于哪...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7】药师禅:无求,自然不争;不争,自然无嗔;无嗔,自然少怨;少怨,自然多福;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与其探究前世的情缘,不如把...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品,我们看第四页第二行,中间那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