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5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2)

从距离上看,那烂陀寺就在离摩揭陀国王舍城不远的地方,相比玄奘之前走过的千山万水,这点路程简直是微不足道,甚至一天之内就能赶到。然而从进入摩揭陀国到前往那烂陀寺,玄奘足足花了九天。在这九天时间里,玄奘在王舍城周围慢悠悠的做了些什么呢?

他在游历和参拜佛迹。

根据史料记载,玄奘除了游历一些寺庙和精舍之外,还去参拜了一处重要的佛迹--菩提树。

菩提树原产印度,属桑科常绿乔木。一般树高15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作圣树的象征。

菩提树在《梵书》中被称为觉树,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相传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他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菩提树也因此被佛教徒视为圣树,也是后来印度的国树。

这棵菩提树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据玄奘记载:

树茎黄白,枝叶青润,秋冬不凋,唯至如来涅槃日,其叶顿落,经宿还生如本。每至是日,诸国王与臣僚共集树下,以乳浇灌,然灯散华,收叶而去。

也就是说,这棵菩提树的树干和树枝是黄白色的,枝叶青葱茂密,秋天冬天也不凋谢,唯有在如来涅槃那天,它的树叶才会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然后又恢复原样。每到那一天,各个国家的国王就会带着大臣们一起来到树下,用牛奶(在印度,牛也是不可宰杀的圣物)浇灌这棵菩提树,点起烛火,一边撒花一边把那些飘落下来的圣叶搜集起来,然后归去。由此可见,这棵菩提树在当地甚至是整个印度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人们把对佛祖的崇敬和追忆变成了一套仪式,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此外,如来涅槃后,国王们还在菩提树的南北两面各建造了一座观自在菩萨像,全部面朝东方,如果这两尊塑像没入土中,就意味着佛教即将消亡。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不但南面的那尊菩萨像已经没到胸口,就连那棵被看作圣树、相传有数百尺高的菩提树,也在几百年的风雨动荡中被邪恶的国王们砍到了只剩下五丈多,华光盛景不复当年。看到这样的景象,玄奘忍不住悲从中来:

五体投地,悲哀懊恼,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

这里的五体投地并不是说玄奘对佛祖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得五体投地,而是整个人拜倒在地,发自内心的悲哀和懊恼--佛祖得道的时候我在哪里啊,为什么没能早生几百年,与佛祖生在同一个时代,偏偏在像季(像季,就是指佛法衰落但尚未完结)才来到这里,可见我罪孽深重到了何种地步!

玄奘的哭声惊动了数千个解夏(指僧人结束一段修行生活)归来的僧人,他们被玄奘的虔诚所打动,也哀叹佛教在印度的衰败,于是纷纷围着他落泪。

玄奘所处的时代,佛教在中国方兴未艾--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原,经过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动荡融合,随着隋唐大一统盛世的出现,已经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佛教体系。虽然这个体系在玄奘看来并不完善,很多经文在传播和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偏差(这也正是玄奘决意西行取经的最主要原因),但从总体上看,佛教在中原地区还是呈现出整合向上的趋势;同时,西域和吐蕃(今青藏地区)的佛教也在以不同形式发展着。与之相反的是,在发源地印度,经过四次大规模经典集结的佛教却呈现出盛极而衰的态势--玄奘一路走来,极少碰到能够让他长时间停下脚步求教的高僧大德,他看到的大多是荒废破败的庙宇寺院,抚今追昔的先贤往事,充斥世间的异教外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

自流井街市狭窄,往往后临溪上,以木支板,为楼居之,开窗则可俯视溪水,比屋皆然,触目无异。篾工某,夜作,闻两鬼相语于水际曰:我明日得替代,当脱苦去矣。他鬼曰:为尔贺,其人云何?鬼曰:午后一担煤者,售...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兔年春节前后,大陆巨富陈光标携数亿新台币赴台发红包,其高调慈善之举引发台湾社会广泛争议;与此同时,陈树菊,台东一位普通菜贩的低调善行持续发酵,经过《时代》与《福布斯》的...

纯智法师:什么是化相三宝(51—60)

纯智法师:什么是化相三宝(51—60)

纯智法师:什么是化相三宝(51—60)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51、什么是化相三宝? 答:(一)释迦佛成道而之入灭的阶段中,释迦佛便是佛宝;(二)佛陀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能自私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能自私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可以。学佛不能自私,我得到好处,不希望...

佛法震醒了迷路的我 让我找到回家的路

佛法震醒了迷路的我 让我找到回家的路

  烟雨蒙蒙,笼罩着这个城市,也湿润了我的心。回顾以往骗低保,那是一段让人感慨和忏悔的“黑历史”。我是一个小市民,个子不高,但肩挑生活的重担。我的丈夫曾在煤矿被砸伤过,因而不能干力气活。三十年来,我...

寂静法师:这样工作生活一天,所做的功德不可胜数

寂静法师:这样工作生活一天,所做的功德不可胜数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德就是功德,物就是物质,德厚了,财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