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问: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有人认识到做人苦,因为在六道轮回中苦而求往生。请问,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离“有所求”?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答:刚开始修行时可以这样,这不叫贪,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开始修行,做不到一点也不执着。比如善,不执着善也就做不到善,执着善也是修行。我们首先要执着,执着出离心、菩提心,经过执着的修法最后达到不执着的境界。等你真正能达到放下、不执着的境界了,那时怎么做都行。其实这都不矛盾。

那时我们可以不执着地去忏悔,可以不执着地求往生,可以不执着地做家务,可以不执着地成家,可以不执着地抚育孩子,都是可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都是一体的。

哪里都有佛菩萨,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有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人。执着安静的地方,执着出家人的生活,这也是执着。如果执着了,出家也是造业;如果不执着,在家修行也有功德。为了了缘、了债、了生死,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需要与他们接触,否则你怎么救度他们呢?各有各的缘,各了各的缘。对修行人来说,各有各的责任与义务,各尽各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修行,不是非要强求出家或在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身布施的例子

下一篇:龙女成佛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自己品ATTAVAGGO(第 159 偈)】偈是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为柏达尼格笛撒尊者所说的法句。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柏达尼...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0」“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禅健康疗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我谈谈药师禅健康疗法对疾病的病因的“观点”。药师禅健康疗法认为,病...

净土法门法师:患者本身是编辑,父亲在屠宰场冷库工作,这是否属于三世因果的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患者本身是编辑,父亲在屠宰场冷库工作,这是否属于三世因果的感应?

问:近日一个同修要求帮助助印《金刚经》,因其夫得了怪病,瞬间从心发凉,剎那全身冰凉,血压突升即休克,送医院不需要治疗就正常了,在家就可能随时发病。她知道这是业障病,诵经、印经回向。患者本身是编辑,父...

净土法门法语:学快乐,学清净,学无量寿

净土法门法语:学快乐,学清净,学无量寿

1 佛教是教育,跟宗教没有抵触。佛法固然讲因果报应、固然劝善规过,但这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规过,佛教就是宗教了。2 佛会什么说这么多...

星云法师: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乐

星云法师: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乐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

星云法师:痛苦难忍

星云法师:痛苦难忍

人,都有感受;有感受,就会有苦。所谓“苦受”里面,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 “苦苦”,人生本来就苦,例如,饥寒交迫,贫穷潦倒,人情难堪等等;“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人有身体,原本就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