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

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

【自己品ATTAVAGGO(第 159 偈)】

偈是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为柏达尼格笛撒尊者所说的法句。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

柏达尼格笛撒在佛陀那里学习了静坐的方法,就带领五百比丘到森林里结夏安居。

他常常教导比丘们:「我们在佛陀的面前学得了静坐的方法,就带领五百比丘到森林里结夏安居。

他常常教导比丘们:「我们在佛陀的面前学得了静坐的方法,要精进不放逸地好好修习。」说了以后,他就径自回房倒身便睡。

比丘们努力精进,初夜经行至将近中夜,才回房休息。

此时柏达尼格笛撒,正好刚睡醒,走出房门视察,发现没有人在经行,就去敲每个房间的门,并训诲说:

「嘿!你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睡觉吗﹖快快起来用功精进!」

比丘们不敢懈怠都赶紧出来,开始中夜修行。而柏达尼格笛撒则又回房继续睡觉。

比丘们中夜修行,将近后夜时已经非常疲累,才刚回房间休息,柏达尼格笛撒则又醒寤,再度敲门催促大家起来用功。

五百比丘日夜精进不放逸,终于因为过度疲倦,使得他们无法读经、修行,连心都不能安静。

有一天,比丘们赞叹说:「哦,我们的老师真是非常努力用功。」有人建议:「我们要暗中察看,他这么用功到底是真是假﹖」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了真相。柏达尼格笛撒都是只教训别人,严厉要求别人,而自己却整个晚上睡觉。比丘们抱怨说:「我们都被骂、被骗,几乎被毁了,他自己却浪费宝贵的时间,无所是事。因为他的苛求,我们都无法休息了,由于疲累过度没有良好的修行效果,快要被淘汰了。」

在结夏安居以后,比丘们回到孤独园的寺院,佛陀问:「你们有没有认真修行﹖」

他们具实以报,佛陀说:「这个比丘不仅这世害你们,前世也害过。」他们问前世的事情,佛陀于是就说前世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王布拉玛达塔统治的时代,菩萨(佛陀的前身)在贵族婆罗门的家庭出生。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便已精通十八种学问,在波罗奈成为十方知名的老师。

菩萨教导五百个学生,那些学生养了一只清晨准时啼叫的鸡,大家都靠牠啼叫的声音早起用功背诵经书。

有一天这只准时啼叫的鸡死了,学生们从此没有办法早起,于是他们要再寻找一只会准时啼叫的鸡。

其中一个学生在森林里觅柴时,在坟场上发现一只公鸡,就把牠捉回来,饲养在原先那个鸡笼里。因为这只鸡是在坟场长大的,所以牠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啼叫,有时中夜啼鸣,有时后夜大叫,偶尔却等到艳阳高照才啼。

这些学生如果在中夜听到鸡啼,便赶紧起床用功读书,由于睡眠不足感觉很累,往往一边背书一边打瞌睡。有时后夜听到鸡叫,他们也急忙起来用功,可是却前面读的后面就忘记了。如果公鸡太晚啼叫,太阳已经高挂,他们起床都来不及准备上课。

大家都抱怨:「这只鸡啼叫的时间太乱了,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规律,破坏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于是捉住这只乱啼的公鸡,扭断牠的脖子杀了牠。

学生们带着这只鸡去找菩萨,报告这件事。老师告诉学生:「因为这只鸡被丢在坟场,从来没有跟父母一起住过,也没有受教导,所以牠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啼,什么时候不该啼。由于没有时间观念,所以牠死得这么惨。」

佛陀讲完这个故事就说:「当时那只乱啼的鸡就是柏达尼格笔撒,学生是你们,菩萨是我。」接着又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一个人要教诲别人之前,应先好好地调整自己,教导自己。制御自己才能制御他人,制御自己真实最难。」

佛陀于是说出这偈法句:

「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

听完佛陀所说,五百个比丘成阿罗汉,听闻者皆同沾法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溥仪:梦里不知身是客,觉后方识梦幻影

溥仪:梦里不知身是客,觉后方识梦幻影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

红槽肉串

红槽肉串

材料:红槽豆腐乳2块、芦笋100公克、素肉片150公克调料:盐1大匙、太白粉1大匙、糖2大匙、酒1大匙、姜末1大匙做法:1、素肉片加水泡软后沥乾,籚笋洗后切成约3公分长段,豆腐乳倒出备用。2、籚笋段...

利用和合术挽回真爱非常神奇 不信你看

利用和合术挽回真爱非常神奇 不信你看

爱情常见,真爱稀少。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人,每个人每天在大街上都可以与很多陌生人擦肩而过,但是也仅仅如此。大部分的人其实并不会深入你的生活,有的人说,今生与你谈恋爱的人,都是因为两个人前世是有牵绊的,...

观世音菩萨,帮助被拐卖数千里外的孙子回家!

观世音菩萨,帮助被拐卖数千里外的孙子回家!

一九九三年仲春,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成都昭觉寺观音殿门口,人群来往,川流不息。其中走进一位年约六十余岁头发苍白,神色沮丧的老人,点燃香烛,向观世音菩萨圣像恭敬顶礼后,跪在蒲团上专心念道:“...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邹律师,法藏文化协会的各位大德,以及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末学承蒙师父上人的慈命,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今天开始为...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如何了生脱死?——本文摘录自《我不愿堕地狱》学佛修行是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如何成就呢?这分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了义,第二部份是修行,第三部份是修法。了义即是对三藏密典的法义,熟了贯通。修行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