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与野狗

从前,释尊在舍卫国败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道人在河畔的树下修行了十二年。虽然他修行了这么久,始终不能除去贪欲的念头,心思散乱,沉迷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欲念里。

一天,释尊看见机缘成熟,应该去拯救那个修道者了,便化身为一个和尚走到河畔,跟那个修道者在树下住宿。

那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河里爬出一只乌龟来,刚好有一条野狗饥饿地走来。野狗一眼瞧见乌龟,心中暗喜,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张大嘴巴准备吞下那只乌龟。

乌龟吃了一惊,头尾四脚立刻缩进龟甲里去。野狗焦急地用鼻孔嗅着眼前的乌龟。左思右想,毫无办法,最后失望地慢慢离去。

乌龟见野狗走远了,才安心地伸出头脚和尾巴,逃出了一场劫难。

两人目睹这一幕,修道者对身旁的释尊说:“那只乌龟因为有铠甲保护生命,野狗才不能得逞。”

“不错,人难道不如这只乌龟吗?世人不懂世间无常,贪图六根的欲念,这就给外魔以可趁之机。外魔会趁机破坏人身,摧毁精神,使人陷入生死轮回。其实,一切苦恼,全由自己的内心而起,我们应该适时地抑制它啊。”

修道者听见释尊的话,立刻断除了欲念,证得罗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了法如梦,理解仗剑逼佛。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手中握利剑,逼持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二相,无...

七知经

七知经

七知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五自知...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不同的观点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观点关于「迷信拜拜」的问题,见仁见智,各有主张不同,略将一般人的观点写在后面:一般拜拜的人说:「拜拜风气是祖传,为了保佑求平安;家庭清吉又赚钱,叫我不拜确实难。」一般医师说:「拜拜饮食很骯脏,...

弘忍大师:宗镜录卷第九

弘忍大师:宗镜录卷第九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

白玛旺嘉RBQ:亲见本尊金刚萨埵的经历

白玛旺嘉RBQ:亲见本尊金刚萨埵的经历

为了让大家生起一个欢喜心和信心,今天我怀着欢喜心和现场的弟子们说几句话,本来自己在的修行中所得的窍决、所得的加持,所生的境界,除上师外不要随意透露。但对我来讲,我也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为让大家生起一点...

逆子出家

逆子出家

逆子出家佛法微细清净,众生若以散乱心及轻慢心来求道,便如同一只装满了泥砂的杯子,想要再盛装清水是不可能的。佛陀时代,有一独生子从小备受父母的疼爱。父母竭尽心力培育他,并且让他跟随良师益友学习,一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