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虔诚。有一天,他正好去听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奋勇去探病,因为他既年轻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维摩诘居士言词犀利严正,所以我对他很敬畏。有一次我家设宴供养沙门、婆罗门及外道行者,又布施给贫穷残疾、乞丐等,以七天的时间展开布施会。当时,维摩诘居士从我家门前经过,告诉我:这样不是真正的布施。

善慧问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说:应该要法施,只有财施还不够。

善慧又问:如何才能达到法施?

维摩诘居士说:要以菩提心起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喜心,以摄智慧起舍心。

以菩提心起慈心,菩提心就是道,我们要发心于道,以道心起慈心。慈就是与乐,常常给人快乐,不起分别的付出,使众生快乐也就是发菩提心。

其次,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既发菩提心,就会想如何才能救度众生,这一念就是大悲心。只要众生身心有苦,我就要设法去救助;看到众生苦而生起悲心,就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大喜心,要使众生快乐,不只是要给予物质或使其心安稳,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给他们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这才是永远的布施。不只我们应发大悲心,令众生快乐,还要启发众生,保持这分大悲心,让他们知道投入、布施,才能得大欢喜。

有句话说: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如果能引导大家以正确清净的心念去付出,就会得到永远的快乐,这就是正法;也就是使其不致思想偏差,而能知足快乐。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不是没钱的人就一定苦;也不是地位高、财产多就会快乐,苦乐是依据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定,若能安贫乐道,则时时知足也很快乐,这就是正法。所以要以持正法起大喜心,有了正确的观念,内心常常充满喜悦,不只自己快乐,还能影响别人,让别人也欢喜付出,同享快乐。

以摄智慧起大舍心,有智慧的人,能不断地舍,舍得没有烦恼,而且很快乐;为了摄受众生培养智慧,必须有大舍心。以上就是维摩诘居士告诉善慧关于法施的方法。

这可以证明有道心的人即得安乐,不论走到哪里都是道场。每个环境都有不顺心的地方,但常常抱着处处是道场的心,即能以心转境。

在工作中,如能专一心志则没有烦恼,完成工作就会很有成就感。道心即道场,道心即是菩提心;这分菩提心让我们没有烦恼,常常乐在其中。所谓慈、悲、喜、舍;慈即慈善工作;悲即是求病苦的众生;喜即是文化,扭转我们的观念;舍即是教育。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慈、喜、舍,身体力行,这也正是福慧双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第一流的生灵是什么?母亲答是人类。那么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小鸟又问。母亲答,他们并不比我们幸福,因为人类的心里长着一根刺,这根刺让他们终生都生活在疼痛的煎熬里。小鸟表...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有罪改名字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有罪改名字

有罪改名字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五位母亲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五位母亲

五位母亲古时有一位大和尚,他刻苦修行佛法,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但他仍旧留在深山中,不断精进追求至高无上的大道理。这天,有一位七岁的神童来向他请求,希望能做他的弟子。大和尚知道这位神童不是一般的小孩,非...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高贵的花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高贵的花

高贵的花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

成功挽回女友的手段 帮你快速挽回女神

成功挽回女友的手段 帮你快速挽回女神

很多的朋友,特别是晚熟的男人,他们在很多的时候不懂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挽回自己的女友,从而错失了一段真挚的感情。真爱,或许在一个人的一生只出现过一次,男人在遇到爱情困扰时一定要懂得运用方法和技巧,不然...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儿子的姻缘自有因缘,愁煞多年有何益?该来的自然来一天晚饭后,儿子说:“妈,明天晚上带女朋友来家里吃饭,请您准备一下”以儿子的性格,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把女朋友带到家里来的,这还是儿子第一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