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虔诚。有一天,他正好去听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奋勇去探病,因为他既年轻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维摩诘居士言词犀利严正,所以我对他很敬畏。有一次我家设宴供养沙门、婆罗门及外道行者,又布施给贫穷残疾、乞丐等,以七天的时间展开布施会。当时,维摩诘居士从我家门前经过,告诉我:这样不是真正的布施。

善慧问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说:应该要法施,只有财施还不够。

善慧又问:如何才能达到法施?

维摩诘居士说:要以菩提心起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喜心,以摄智慧起舍心。

以菩提心起慈心,菩提心就是道,我们要发心于道,以道心起慈心。慈就是与乐,常常给人快乐,不起分别的付出,使众生快乐也就是发菩提心。

其次,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既发菩提心,就会想如何才能救度众生,这一念就是大悲心。只要众生身心有苦,我就要设法去救助;看到众生苦而生起悲心,就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大喜心,要使众生快乐,不只是要给予物质或使其心安稳,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给他们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这才是永远的布施。不只我们应发大悲心,令众生快乐,还要启发众生,保持这分大悲心,让他们知道投入、布施,才能得大欢喜。

有句话说: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如果能引导大家以正确清净的心念去付出,就会得到永远的快乐,这就是正法;也就是使其不致思想偏差,而能知足快乐。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不是没钱的人就一定苦;也不是地位高、财产多就会快乐,苦乐是依据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定,若能安贫乐道,则时时知足也很快乐,这就是正法。所以要以持正法起大喜心,有了正确的观念,内心常常充满喜悦,不只自己快乐,还能影响别人,让别人也欢喜付出,同享快乐。

以摄智慧起大舍心,有智慧的人,能不断地舍,舍得没有烦恼,而且很快乐;为了摄受众生培养智慧,必须有大舍心。以上就是维摩诘居士告诉善慧关于法施的方法。

这可以证明有道心的人即得安乐,不论走到哪里都是道场。每个环境都有不顺心的地方,但常常抱着处处是道场的心,即能以心转境。

在工作中,如能专一心志则没有烦恼,完成工作就会很有成就感。道心即道场,道心即是菩提心;这分菩提心让我们没有烦恼,常常乐在其中。所谓慈、悲、喜、舍;慈即慈善工作;悲即是求病苦的众生;喜即是文化,扭转我们的观念;舍即是教育。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慈、喜、舍,身体力行,这也正是福慧双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诸位同修,今天有一位同修提出一个问题,说佛门四众弟子,尤其是出家众,怎样正确认识孝道,如何去力行?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不但是修行证果的重要问题,...

浴佛节法会的举办目的以及缘起

浴佛节法会的举办目的以及缘起

因为是为庆祝佛陀释迦牟尼佛降生而设立的,在此浴佛节法会的举办目的的影响之下,浴佛节在民间又被称为佛诞日。佛教的节日其实并不多,重要的节日更是少只有少,然而浴佛节却与盂兰盆节被并称为两个佛教中最为重要...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好处-集广大福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好处-集广大福

集广大福三宝为世间最大福田。福报由耕耘而来,就像农民想要秋天收获,必须春天播种。同样,我们想获得福报,也应悉心培植。福田有三,分别是悲田、敬田、恩田。对有恩于己者,知恩报恩;对贫穷苦难者,尽力帮助;...

法清法师:在家里如何供佛?

法清法师:在家里如何供佛?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就在居所尽量找个清静的地方,但...

命理运势不好怎样破 这几种方法可以破解

命理运势不好怎样破 这几种方法可以破解

我们知道运程走势是有因果和轮回的,有时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运势都是很好的,做什么事都很顺利。反之,有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走霉运,做什么事都很不顺,此时是需要想一些方法来帮忙补救的。命理运势不好怎...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桃花烟光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桃花烟光

桃花烟光游桃源赠刘君实真净克文宛若神仙府,疑无世俗风。人家山色里,门径水声中。柳绵共重杨,桃花相映红。烟光正和暖,游乐意无穷。禅思禅悟出家修行,最忌落入死寂顽空之中,因为真正的禅,是生机勃勃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