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虔诚。有一天,他正好去听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奋勇去探病,因为他既年轻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维摩诘居士言词犀利严正,所以我对他很敬畏。有一次我家设宴供养沙门、婆罗门及外道行者,又布施给贫穷残疾、乞丐等,以七天的时间展开布施会。当时,维摩诘居士从我家门前经过,告诉我:这样不是真正的布施。

善慧问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

维摩诘居士说:应该要法施,只有财施还不够。

善慧又问:如何才能达到法施?

维摩诘居士说:要以菩提心起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喜心,以摄智慧起舍心。

以菩提心起慈心,菩提心就是道,我们要发心于道,以道心起慈心。慈就是与乐,常常给人快乐,不起分别的付出,使众生快乐也就是发菩提心。

其次,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既发菩提心,就会想如何才能救度众生,这一念就是大悲心。只要众生身心有苦,我就要设法去救助;看到众生苦而生起悲心,就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大喜心,要使众生快乐,不只是要给予物质或使其心安稳,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给他们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这才是永远的布施。不只我们应发大悲心,令众生快乐,还要启发众生,保持这分大悲心,让他们知道投入、布施,才能得大欢喜。

有句话说: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如果能引导大家以正确清净的心念去付出,就会得到永远的快乐,这就是正法;也就是使其不致思想偏差,而能知足快乐。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不是没钱的人就一定苦;也不是地位高、财产多就会快乐,苦乐是依据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定,若能安贫乐道,则时时知足也很快乐,这就是正法。所以要以持正法起大喜心,有了正确的观念,内心常常充满喜悦,不只自己快乐,还能影响别人,让别人也欢喜付出,同享快乐。

以摄智慧起大舍心,有智慧的人,能不断地舍,舍得没有烦恼,而且很快乐;为了摄受众生培养智慧,必须有大舍心。以上就是维摩诘居士告诉善慧关于法施的方法。

这可以证明有道心的人即得安乐,不论走到哪里都是道场。每个环境都有不顺心的地方,但常常抱着处处是道场的心,即能以心转境。

在工作中,如能专一心志则没有烦恼,完成工作就会很有成就感。道心即道场,道心即是菩提心;这分菩提心让我们没有烦恼,常常乐在其中。所谓慈、悲、喜、舍;慈即慈善工作;悲即是求病苦的众生;喜即是文化,扭转我们的观念;舍即是教育。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慈、喜、舍,身体力行,这也正是福慧双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8、楼上磨刀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8、楼上磨刀

18、楼上磨刀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谁不愿往上爬呢?没有衣食住的时候努力求衣食住,有了衣食住时求更美好的,没有积蓄时,省食俭用都要积蓄一点,有了积蓄求更多。所以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止境的,无名无位时求名求...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玫瑰泪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玫瑰泪

我急匆匆地赶往街角的那间百货商店,心中暗自祈祷商店里的人能少一点,好让我快完成为孙儿们购买圣诞礼物。到商店一看,不禁暗暗叫起苦来,店里的人比货架上的东西还多。好不容易挤到了玩具部的货架前。一看价钱,...

披头士前成员保罗·麦卡尼宣传“素食星期一”

披头士前成员保罗·麦卡尼宣传“素食星期一”

继比利时小镇推出素食计划后,著名歌手保罗·麦卡尼(PaulMcCartney)爵士也响应全球领先的气候科学家的号召,呼吁人们每周少吃一天肉,以减少碳排放。据英国《卫报》报道,在娱乐界名流克里斯·马丁...

佛教名词:佛欢喜日_佛欢喜日的意思_佛欢喜日的由来

佛教名词:佛欢喜日_佛欢喜日的意思_佛欢喜日的由来

佛欢喜日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佛欢喜日的概况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

星云法师:屈伸自如

星云法师:屈伸自如

某位居士的夫人悭吝不舍,对于社会的任何善举,从不响应,丈夫请默仙禅师给予开导。禅师至其家中,见到女主人,即刻伸开手掌,问曰:“我的手,经常如此,不能收缩,如何?”夫人曰:“这是畸型!”禅师又再把手合...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二卷过了一些时候,奘师觐见新设,请派遣使臣,并给邬落马匹,好到印度去求经。新设说道:弟子所管辖的地区中,有一缚喝国,北临缚刍河,人多称其为小王舍城,圣迹极多,法师不妨前往观礼一番,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