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寻找真正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为一体。

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上一遭,究竟为了什么?究竟还有什么属于我们呢?

为了自己的心啊。老和尚开导小和尚说,属于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以及蓝天白云、这山那水。老和尚看小和尚一脸困惑的样子,又补充说:当一个人四大皆空时,这世间的一切就都是他的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梦游四海、思度五岳,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企及呢?

小和尚说:那尘世间的人们不也拥有这些东西吗?

老和尚说:不!有钱的人,心中只拥有钱;有宅第的人,心中只惦记宅第;有权势的人,心中只关注权势他们拥有某项事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这项事物之外的所有事物。

这时,玉兔东升、金乌西坠,山岚炊烟拂拂袅袅。小和尚观望着山水云月,终于舒心地笑了。

得失寸心知,一个人在人生抉择和人生走向中的得失是不好评判、不好量化的。无论从事什么事业,只要能在日作夜寐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和精神寄托就不虚此行,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问道: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答道:你说来听听吧。

洞山正色道:我想要的是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一边编鞋,一边平静地问道:要眼珠?你的眼珠哪里去了呢?

洞山答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道:如果你有眼珠,怎么安置它们呢?

洞山不知如何对答。

云岩禅师严肃地说道:我想你真正想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话题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对这种矛盾的说法很是恼怒,便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觉得惊讶,非常诚恳地说道:出去可以,没有眼珠,我看不清前面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怎么还看不到呢!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禅心只能靠自己参悟,别人只能点拨。没有自己的苦心修炼,又怎能明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呢?

一天,无德禅师问诸位学僧:各位来此参学,长者数年,短者数月,不知各位找到禅心没有?

学僧甲说道:我是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烈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我关心的。但自从参禅以后,我才发觉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除了我以外,还有人,还有佛,我想我握住禅心了。

学僧乙说道:以前我的眼光总以能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实质为标准。但自从参掸以后,现在我不再短视而有远见;不再心胸狭小而量大如空;我想我找到禅心了。

学僧丙说道:如果说我以前一天能行三十里路,我绝不去走五十里。但自从参禅以后,才感受到,自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证悟永恒的法身,恨不得不眠不食,日行百里。我想我已经知道什么叫禅心了。

学僧丁说道:由于我天资太平庸,经验不足,在处事方面相对显得笨拙,甚至有时会很自卑。但自从参禅以后,才发觉自己可以担当弘法利生的重责大任。因此,也不自觉笨拙,也不感觉自卑,我想这就是禅心了。

学僧戊说道:我身材只有五尺,平常总抱着天塌下来总有别人会顶住的心态。但自从参禅以后,才感受到禅宗的信念;现在总觉自己有丈二之高的身材,我想我已体悟到什么叫样心了。

无德禅师听后,点头说道;你们所说的只是一种参究的初心,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好好精进修持吧!参!

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

对于佛学中的智慧,我们要灵活运用,不要只学其形,不知其意,一知半解,僵化运用。这样不但学不到一点智慧,反而适得其反。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时多?

去似朝云无觅处!

唐白居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黄庭坚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黄庭坚

黄庭坚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no-mobile{display:...

哦,我喜欢生食!!

哦,我喜欢生食!!

很抱歉标题这么写,但我情不禁要这么说!我持纯素三年了,一直都想转为生食(生机饮食)。其实,只要持纯素,非加工食品,而且加热不超过115华氏摄氏度(46摄氏度),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是那...

分手半年还能挽回前男友 我用了这个秘籍

分手半年还能挽回前男友 我用了这个秘籍

失恋中的女孩最想是知道的事情,就是如何挽回前男友的心。让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失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想要挽回男人的心就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挽回男人的心可是有技巧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分手半年还能挽...

觉音尊者:清净道论 序论

觉音尊者:清净道论 序论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清净道论 序论经中这样说: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库,彼当解此结。(注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潘金往生的故事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潘金往生的故事

潘金往生的故事浪中石友人年仅八岁的爱子潘金罹患骨癌,本是一人间悲剧。然而,这孩子在善友的帮助下,却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多麽奇特!多麽殊胜!在潘金事迹的感召下,许多人走上了解脱之路,佛门行者因此而增强...

我的信佛历程:发心吃素,父病痊愈

我的信佛历程:发心吃素,父病痊愈

 我爸爸(已退休7年)在一天外出买菜回来对妈妈说:快送我去医院。当时,爸爸头部有气无力地耷拉下来,整个人也向左歪斜着踉踉跄跄。这时,妈妈也觉得不对便立即送去附近的职工医院,因为爸爸曾在98年时因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