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的记载,地藏王菩萨在无量劫以前,曾为

一小国王,与其邻国的国王为友,当时两国的人民,多造众恶而不修善行,二王计议,广设

方便,救济他们。一王发愿早成佛道,然后度脱如是众生;另一国王发愿先度此等罪苦众

生,令得安乐,至于菩提,然后自己成佛。发愿早证佛道的国王,就是后来的一切智成就如

来,已在距今无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说劫之前成佛;另一国王就是后来的地藏王菩萨,以迄

于今,尚未成佛。 

由这两个例子,所以有人要问:「究竟是先成佛道好?还是先度众生好?」 

此与各人的本愿有关,一切智成就如来,在因地作国王时所发誓愿,只说早成佛道而度

众生,未说先成佛道后度众生。也就是说,愿他于菩萨道的圆满之时,即成佛道,成佛之

后,还度众生,他在成佛后的寿命,长达六万劫,当然被他所度的众生,不可计量。当地藏

菩萨,在因地做国王时,所发誓愿是:不愿早成佛道,而愿先度一切众生,故迄于今,仍是

菩萨身分。未愿遵循通常菩萨道之三祗百劫的时限,这是出于他个人的悲愿,不是说众生成

佛,都要像地藏菩萨,或者都要像一切智成就如来。 

菩萨依愿力受生,众生依业力受生,菩萨为救度众生而往来于三界,众生是为接受罪报

和福报而流转于三界。菩萨虽在三界,却是已得解脱的自在之身,众生是被生死业报束缚的

可怜愍者,圣位的菩萨,既是自由自在,那么对于先成佛道或先度众生,已没有不同了。所

以,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诸大菩萨之中,悲愿第一。至于其他的菩萨成

佛,依照通途乃是经过三大阿僧祗劫菩萨道之修行。 

所谓菩萨道,即是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不是说不度众生,就能成佛。《地藏

经》所说的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早成佛道,也没有说不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及度众生

的阶段。只是比起地藏菩萨尚在无量劫中行菩萨道,一切智成就如来是早成佛道了。据此可

知,早成佛道救度众生与度尽众生方成佛道,二者皆系出于诸佛菩萨不同的悲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洗澡可以用香皂吗?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洗澡可以用香皂吗?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洗澡可以用香皂吗? 问:八关斋戒中,晚上洗澡是不是不能涂抹香皂?答:那种带香味的肯定不行吧。但是这也是看发心。小乘主要是强调言行,大乘主要是调整心态。在大乘里,若是你以一个好的发...

毒心的恶报

毒心的恶报

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儿子。尤其丈夫等得最着急,为了生子,他就又娶了一个小妾。因为经过太太的同意,所以小妾是接回家里同住的。过了不久,这个妾真的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子,...

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悟到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悟到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悟到了什么?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追求无上的真理曾经苦行六年,在这六年苦行当中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寻找人生宇宙的真相。第一种说法: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一顿麻米一顿麦食,也就是一天吃两顿。第二种...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与其追求绝对真理,不如做好自己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与其追求绝对真理,不如做好自己

与其追求绝对真理,不如做好自己单智禅师的门下有弟子数百人,其中仁惠、香严最为优秀。有一天,单智禅师正在休息,仁惠冒冒失失地闯进禅室。单智禅师听到有人进来,便转身面壁,不看来人。仁惠禅师说道:我是您的...

简单的办法

简单的办法

简单的办法1916年,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的居民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砖砌的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

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达摩祖师临终留言说:我的弟子千数,真正得吾法者,也只有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僧副得皮。达摩祖师提到这四个人,自然是他的高足弟子了。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曾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