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念就是一颗菩提的种子|小女孩的善良举动, 改变了妈妈

我家隔壁新开了网吧。网吧老板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如意,六岁;小的叫家喜,三岁。因为家喜尚小,她整天跟着妈妈在网吧里玩。因为是隔壁,我们经常见面。久而久之,小家喜和我熟悉了。她嘴巴可甜了,什么好听就说什么话,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

我呢,是一个学佛修行人,遵奉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解脱大手印》里的说法: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对待每个人都有如自己的亲人,对待家喜也不例外,我和这个孩子也真的投缘。她每次来我店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只要她喜欢,我都分享给她,还为她讲故事,所以家喜就天天来找我玩。

有一天,家喜又来了,手里拿着一个苍蝇拍,进门就挥动着手中的拍子不停追赶苍蝇。

她一边打还一边说:“阿姨,你家的苍蝇怎么打不着呢?”

我说:“苍蝇是不能打的。”

她天真地问:“为什么不能打呢?我妈妈说苍蝇可烦人了!它是害虫,一定要打死它。我家苍蝇可多了,我妈妈成天在网吧里打苍蝇。”说完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

我说:“因为苍蝇也有家啊,如果你把苍蝇宝宝打死了,它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就找不到它了;如果你把苍蝇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打死了,它就只能独自生活,那太可怜了,所以我们不能打啊。苍蝇也是一条命,我们不能因为动物对人类有害就说它是害虫,对人类有益就说是益虫,这样的善恶分别太自私了。而且它们的爸爸妈妈也很爱它们,不能失去它们。所以你回家一定要告诉妈妈,以后不能再打苍蝇了,好吗?”

她看着我使劲地点头。这时她妈妈来找她,还没等她妈妈坐稳,她就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再打苍蝇了,阿姨说苍蝇不能打,你把它打死后,爸爸妈妈就找不到它了。”

她妈妈问我:“大姐,你们家为什么苍蝇这么少呢?我家苍蝇太多了!”

我说:“因为我家不打苍蝇,苍蝇就不到我家来骚扰啊。你看我们两家门紧挨着,天天不少人进出,万物皆有灵性,苍蝇知道我不会伤害它们,也就安心进出,而且也不对我造成干扰。我家没有苍蝇的原因就是不伤害它们的缘故啊。”她妈妈听了若有所思。

此后,家喜还是天天来找我。她妈妈跟我说:“自从你告诉家喜苍蝇不能打后,她就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嘱咐我们:‘爸爸妈妈不能打苍蝇,阿姨家都不打,你打死它爸爸妈妈就再也找不到它了。’”听到这些,我感动得几乎流泪。释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我对此法语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从那时起,家喜的爸爸妈妈再也不打苍蝇了。

打苍蝇看似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换个角度来看,苍蝇也是一条生命,它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何况,只要平日家里面讲究卫生,苍蝇这些小生命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家喜通过对苍蝇宝宝和它妈妈爸爸之间的骨肉情感,升起了对生命的呵护与关爱。这朵善良的“小花”越发讨人喜欢,难道不是吗?

从家喜的巨大变化,我深深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书写“天使”,也可以书写“邪恶”,这一切取决于大人对孩子的引导。如果像她妈妈那样引导,必然在孩子心灵种下恶因,对小动物是冷漠和杀戮,终有一日会因此结出恶果而饱尝恶报;而我对她加以引导,让她明白不杀生的道理,用一颗爱心善待生命,她的心灵就会播下善良的种子,用善心和爱意看待这个社会。

愿我们都能给孩子大悲水的浇灌,从一个善念,一份善举开始,给孩子的幼小心灵种下了一颗菩提的种子。不久的将来,这颗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那么,这社会上便多了一个善良、正义而有爱心的暖心人。

  维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教渊源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教渊源

素食并不等同于素斋,也不是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佛...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尝粪忧心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尝粪忧心

庾黔娄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当一个人死去之后所遇到的事情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当一个人死去之后所遇到的事情

当一个人死去之后所遇到的事情佛在舍卫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诫诸沙门言:我以天眼视天下人,死、生、好、丑、尊者、卑者、人死得好道者、得恶道者。人于世间,身作恶、口言恶、心念恶。常好烹煞,祠祀鬼神者,身...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三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三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三集)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新年好,阿弥陀佛!我们在兔年伊始,第一次聚会讲《无量寿经》。这过年期间我回家探亲,而且到新疆去讲了一个论坛,然后路过北京的...

“禅茶一味”是诗意的教化

“禅茶一味”是诗意的教化

茶叶最早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是在中国,并逐渐升华为一种文化载体,传播全球,享誉世界。茶饮从功用到文化,至唐而盛,经唐代陆羽《茶经》的总结与传播,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陆羽传》)。以茶为饮,饮以载...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雪霁便行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